以读促写的思考和探索川沙中学贾皓洁在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个项目,因为它是要求较高的语言输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对着作文题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交出的作文没有内容,语言乏味,错误百出,缺乏逻辑性。而老师苦于批改千篇一律,质量低下的作文,不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归纳各种体裁文章的模式,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范文,并默写。这样的方法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学生套用模式进行写作容易上手,初看上去,他们的作文结构清楚,连接自然,有模有样。但我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了问题。一是有些同学把模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并不了解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文章结构,遇上题目,尤其是不熟悉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二是有些同学尽管能熟练正确运用作文模式,但是在具体写作时,内容空洞,或者是看上去运用了一些连接词,可是仔细看内容的安排,逻辑混乱,思路不清;三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很多学生的语法基础不扎实,词汇缺乏,造成他们无法用所学的英语正确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文章中尽是语法错误,并且很多都是中国式英语,让人难以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我个人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接触的语言材料太少,造成词汇贫乏,语言干瘪。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语言输入怎会有语言的输出呢?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善阅读的人很难成为好的表达者。所以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通过相关的阅读,为写作提供写作格式参考、语法特征、发展方法、衔接词和连贯等写作技巧。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通常不会直接给学生一个作文题,就让他们动笔写。我会充分利用相关的课文或文章,组织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从中获取作文所需的信息及语言,再进行写作。这对一些写作能力低下的学生来讲尤其有帮助,他们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可以有的放矢,因为阅读内容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模仿和借用的词、句和写作模式,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有效利用进行写作。在一次写作教学课中,我做了以下尝试:本次写作课的主题是howtoexpresspreference,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一类型的文章。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几个任务:首先给出一篇典型的表达偏爱的文章,PackageTourOrTravellingIndividually.我要求学生阅读后找出文中的topicsentence,supportingsentences,conclusion,以及其中的supportingdetails:theadvantageofpackagetour;thedisadvantageoftravelingalone;theadvantageoftravelingalone,然后完成文章的outline.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连接词,思考它们的用法。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快找到可以用来表示转折,对比,总结的词语,比如:but,while,comparedwith,inspiteof,inaword。这一任务完成后,学生对如何确定这一类文章的结构和如何进行内容连接已经做到心中了然。接着我引出这节课的作文题fastfoodorhome-cookedfood。第二个任务是这样设计的:我提供两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一篇是有关fastfood,另一篇则是关于home-cookedfood。这两篇文章是我在网上搜索来的,并作了一定的修改,保留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但又切合学生语言的实际水平。我的意图是先给出一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内容有所了解,从内容角度拓展以下他们的思路,不至于干巴巴的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有独立归纳,也有小组讨论,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学生阅读时,我也特意提醒学生把他们认为重要或需要的词组和句子划下来,并尽量使用这些语言,这样当学生用英语在讨论两种食物的优缺点时,他们已不自觉地在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对作文的语言有一定的帮助。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是有局限性的,在此之后,我还组织了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让学生思考除了材料中已有观点外,他们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想法,这样对作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经过这一些环节后,学生对作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