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精灵之根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王晓野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根艺作品欣赏,使学生对根雕艺术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2、进行根雕制作尝试,提高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了解根雕艺术。难点:认识根雕艺术的造型特点,进行根雕制作尝试。三、教学与教具根雕作品、电教设备、树根、刻刀、砂纸、鞋油等。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根雕师:你们喜欢么?生:喜欢师:根雕是我们吉林市新兴的艺术产业,吉林市成功的承办两界中国、吉林、国际根雕、木雕、浪木艺术博览会,盛况空前,使松花湖浪木艺术在26个国家的根木对话中,让人们体会到吉林市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你们去参观了么,有什么体会?生:规模很大,非常神奇我非常喜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根雕、欣赏根雕、尝试制做根雕。师:根艺美术:是选择利用自然界中的树根、藤根等各种根材的自然形态,加以艺术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样式,简称:根艺。它是生根在泥土里的艺术,是人们把根的自然美的秘密从泥土里揭示出来。与天同创,显示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在人们的艺术生活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它的历史吗?生:不太清楚?师: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即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来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是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骨、玉、石以及贝壳等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竹根等制作装饰品。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品已在原始社会有了萌芽,它是在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的,马克思说过:“劳动产生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根艺作品,在隋唐五代时期,我国根艺随着美术事业的兴衰而相应得到发展,根艺作品不仅在民间流传,为人民所喜爱,也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珍爱,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档家具以及其它实用品:床、桌子、椅子等。到了明清时期,就更加发展了,尤其是当时的根艺拐杖、文房四宝更为出名。(出示幻灯片)可见,我国的根艺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到了现代,根艺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中国根艺美术正以新的姿态,沿着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走向繁荣和兴旺。师:同学们想不想知到这些奇异的树根能做什么吗?生:利用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根材可以制作:根造型.书法,根贴画、木板画、树瘿等作品,以及种种装饰品和实用品等。(幻灯,根艺的种类)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组讨论一下。生:,这些奇木来源于自然,经风吹、雨淋、日晒、石压、火烧、土蚀、虫蛀而自然形成,这些自然根木并不能成为艺术品,而真正成为艺术品的,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选材,善于发现,细心制作,“赋枯根以生命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又繁衍了它的生命价值。师:一旦艺术家们在一个七枝八杈的根上悟出了形象发现了它的美,被创作出来。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绝无重样。师:根艺创作着重有四项原则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1、寻奇觅美我们从幻灯片中体味一下,根艺家的创作历程。美的根存在于在自然中,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根艺作者的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到山坡、路旁、田埂、林场、以及沙漠地带都能寻到。寻根能够不断提高和锻炼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到所感兴趣的根材,这对根艺创作者来说是选择题材,搞好创伤的可靠基础,对于根材的选择和积累,不是要你带着镐头、铁锹或刀斧四处挖根,因为乱砍乱挖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行为。根长在泥土里不挖怎么能得到呢?,其实不然,根艺创作所需要的根材不能够毁树得到,应该着眼于对枯木、断根的利用上,一件好作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踏破铁鞋的寻觅和孜孜不倦的探求,在大自然那些枯死的废根中,观察和发现根的自然美的形态,尽管它是不确定的,但其中却蕴藏着一种新的生命和希望。根雕作品《冬不拉》采用杨树根自然形成的,犹如一个抱琴坐着的人物的整体根块,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