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中怎样训练小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小学生音乐课堂中,首先把歌曲教会,然后让孩子们学打节拍。提高孩子们的乐感和节奏能力。(一)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乐感。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小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和恰当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表达音乐,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很重要。当我们看现场演唱的时候,当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动情处,台下的观众就会情不自禁的随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实感发自内心的流露出来。小学生在听到一首歌曲或乐曲时,当情感产生共鸣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拍手。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小学生听到这些乐曲时,就应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如练习进行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练习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等,这样他们就能够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好地表达音乐当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二)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当小学生听到他所喜欢的音乐时,就会跟着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也会自然地对音乐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应,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我国的儿童喜欢头部左右摇晃,澳大利亚的儿童喜欢上下晃动。因此,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对音乐的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奥尔夫主张八种节奏打法:双手拍掌、双手拍腿、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跺左脚、跺右脚。小学生在课上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台前展示、分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三)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在学唱歌曲之前将零散在乐曲中的节奏进行系统化训练,把简单的节奏趣味化、复杂的节奏直观化。节奏训练的特点是:明快、活泼、有趣,我们可以将枯燥的节奏运用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中,转变训练方式。变成学生或师生之间拍拍手、跺跺脚的练习形式。这样可以激发不同程度的小学生都能有兴趣的积极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趣味多样的节奏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