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4.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词认读。精确估计掌握程度绽开顷刻间仰起脸皱(纹)一株杏树泛红(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相机指导读长句子。三、再读课文1.反馈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2.运用各种形式训练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卡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句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