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美学熏陶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有很多都是语言佳作,许多课文都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或大自然雄伟壮丽,绚丽多姿的景色;或社会生活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情景;或人物形象高尚机智,生动感人的细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感受美、发现美、传承美就是语文课的天职。一、诵读,鉴赏整体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最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让学生追求真、善、美情感的向导,是学生与语言文字的直接碰撞。教师课堂教学时,要加强指导朗读,除了应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发音正确、轻重缓急的语气等方面的指导,还要要求学生朗读时养成:不漏字、不添字、不念错字的良好习惯,并且要带着对语言环境的体会进行感情朗读。二、标点,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美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有助于表达与领会文章的感情。课文《匆匆》第一个自然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就是标点的!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学生抓住体会之后,朗读时稍注意语速的高低快慢的调整,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美。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当中的一到两处独特的美让学生来感受分享。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三、想象,体会课堂的变化美没有想象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创造发明。如果人们最初不幻想能象鸟飞,象鱼游,那么哪来今天的飞机?哪来今天的潜艇?爱恩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的许多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且最终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神思飞扬。配乐朗读就是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选钢琴曲《星空》,悠远深邃的曲子,让人带着仰望的心情倘佯在大自然的美景当中,感受到神圣土地的不可侵犯而又不得不爱、不得不呵护,让学生很好地进入意境来领会语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利用音乐之美触动心灵,让美丽的心灵与美丽的语言文字进行互相碰撞,有利于学生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美丽画面,从而体会语言文字要表达的深切情感,并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上,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把学生引向审美王国的第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