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二、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三、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播收《天之大》。)(一)导入同学们,听到这首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故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一群救援队员赶到一个救援地却被现场的一幕惊呆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呈跪拜姿势,双手弯曲,支撑地面,已经死去,而在她身下的孩子却正在香甜的睡去,人们抱起孩子,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短信:CA1“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是啊,母爱是伟大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冰心一起走进她的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二)走近作者请一位同学参照注释①介绍冰心。老师补充:冰心的童年文章和她的人生经历,都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爱和美带给孩子,带给整个的人类,那是童年需要的养料,也是成年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三)读课文,感受“爱”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朗读。(自由朗读一遍)3.谈谈初读感受。哪些语句你感受最深?(只作简单点评,主旨句一出,马上看字幕)“母亲啊!,你是……天下的荫蔽?”。(四)读美景1.这里写到荷叶与红莲,文中是怎样描写荷叶与红莲的?读一读,找一找。师:4、5、6段,写了红莲开放,雨打红莲,荷叶护莲。2.既然主要在写红莲,为何又要写白莲呢?找出描写白莲的句子(思考、讨论)师:这里写白莲是为了与红莲形成对比,衬托红莲在荷叶荫蔽下的幸福。3.请同学们深情读出红莲对荷叶的感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五)感真情1.荷叶护莲是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母亲保护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师:心中的雨点来临的时候。2.“心中雨点”指什么?(讨论、交流)师: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3.在文章中,我们读不出作者人生的风雨坎坷,但我们能感受到她情感的变化,她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4.为什么她有如此的情感变化?师:因为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象让她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生活的种种烦恼,开始烦闷、不适意,就像红莲一样被风雨吹打,不敢下阶去,由于母亲的呼唤,来到母亲的身边,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与呵护,再一回头看到荷叶护莲,又想到此时此刻的自己,触景生情(板书),于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请女同学读出我对母亲的感激:“母亲啊!你是……荫蔽!”(六)悟主旨作者在这儿把荷叶比作母亲,把“我”比作红莲,告诉我们,当人生的风雨来临的时候,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漠中得到幸福。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借物喻人(板书)的写作手法,赞颂了母亲的爱,母子的情。现在,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赞颂,齐读主旨句:“母亲啊!……荫蔽!”(七)拓展延伸1.讨论:当我们心中的雨点来临的时候,母亲是怎样呵护我们的?(同桌说一说,给我们大家说一说?)2.我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因为赞颂母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仅通过文字,还用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第一段完(音乐小):画外音:妈妈,您每天为我烧的午餐,我记得;您每夜给我盖的被角,我记得;您每时每刻都不忘为我创造幸福,这些,我都记得……3.同学们,让我们依照文中句式,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母亲啊!您是,我是,。4结语。同学们,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唯一不能忘记的就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同学们起立,饱含深情地,大声地喊出我们心中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情,对母亲的赞美。老师起:母亲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