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的原因VIP免费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的原因_第1页
1/1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的原因母子分离焦虑。欧美学者较倾向认为,儿童拒绝上学与害怕和母亲(父亲罕见)分离有关。母亲初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时,往往在个人过度保护潜意识作用下,表现出焦虑不安和不放心,这种情绪可潜移默化感染和投射到儿童身上,演化为儿童自身的焦虑与恐惧,并最终固化下来。分离时,儿童对母亲的态度多处于两难状态:既不想离开母亲,又怕不去学校而受到母亲责备,长期的矛盾心态就易发展为焦虑与恐惧,最终表现出诸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类的躯体化症状。婴儿期依恋障碍儿童也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和学校恐怖症。缺乏同胞和手足情、缺乏同胞竞争、过早(2岁前)入托、周托或寄宿、寄养、母子过早分离(3岁前)等是导致分离焦虑的高危因素。另外,据笔者观察,学校恐怖症儿童的母亲或父亲也多表现为焦虑型或强迫型人格,对儿童的拒绝上学或表现过分忧虑和过分关注,或表现强制要求或情感排斥。少数患儿来自养育者虐待(体罚、辱骂、情感忽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父母感情不和、争吵暴力、父母离异的家庭。儿童自身素质。学校恐怖症多发生于胆小拘谨、敏感、易感素质、行为退缩的儿童,常表现过分拘谨、喜好他人表扬、任性、不善交友、固执等。这样的儿童很可能来自于父母期望过高或父母对儿童评价过多的家庭,长期受此影响的儿童会变得对自身和环境评价过分敏感,过分在乎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心理动力学称“自恋”),因而会无意识夸大对学校威胁的感受与评价。当儿童遭受学业失败或人际危机时,为维护“自我”免受威胁与伤害,从而采取拒绝上学。有些学校恐怖症儿童起初学习成绩优秀,但为维护个人学绩排名而超负荷投入学习,一旦遭受学绩挫败,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与恐惧,怕再度遭受失败而拒绝上学。另外,青春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也可产生不符实际的“自我形象”,认为自己长得丑、长得矮、不善学习、运动能力不佳等,导致不愿去上学。方言重、肢体残疾、长相不佳、肥胖或瘦弱、身材矮小、长青春痘的青春期儿童也可发生拒绝上学症。环境因素。学校环境是诱发儿童出现学校恐怖症或拒绝上学症的主要场所,在学校遭受的生活事件或应激事件是最主要的诱因,如转学(班级)、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遭同学嘲笑或欺侮、校园暴力、与教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与教师不“合拍”、失去友谊、教师期望过高、校规严厉、管教严厉、校内群体癔症发作等。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农民工子弟由外地转入城市学校亦容易出现学校适应困难和拒绝上学现象。(——资料来源:静进:《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10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