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括号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备课人:康金凤课题含有两级运算课时1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能正确找出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演练,能正确写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第17页指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准确进行计算。2.教材分析: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出示直截了当,本课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含有加减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安排直入主题,且逐层递次,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学情分析:学生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后来学习了乘加、乘减,他们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我猜想问题会出在脱式计算书写格式上,在上一课时虽然对书写格式以进行教学,但是含有两级运算,部分学生还是有困难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对个别学生给予关注和指导。综合以上几点,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的简便写法。评价任务1.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先同桌讨论,全然后班集体交流含有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总结两级混合运算计算时的要点。(目标一)2.在练习本上列出正确的算式,同桌互说算式的计算方法;观察对比,总结出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目标二)设计意图: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由于有之前学习乘加、乘减的基础,同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生列式解决并不困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列式解决环节。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分步;乘加综合算式含小括号的加乘算式。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但基于数学上的规定,小精灵提示这样的算式不用加小括号,并完整地呈现了含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含与不含小括号的两个算式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学生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反思与评价环节一:复习导入活动一(1分钟)出示下题12+4+302×4×715+10-86÷3×2师:谁来说一说这些计算题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计算呢?能说出只含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算式,计算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环节二:探究不含小括号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能正确找出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活动一(5分钟)1.出示第48页例2主题图。2.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通过、观察、交流的方式,理解题意,能正确列出算式。(评价目标一)1.独立观察收集信息,会提出问题,并会根据题意列式。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1综合算式①综合算式②4×3+77+4×3=12+7=7+12=19=19问题:谁能说说是怎么想的。综合算式①追问: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通过独立尝试、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运算顺序。(评价目标一)学生能简单说出运算顺序。活动三活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7+12=19问题: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在练习中初步感受理解运算顺序。(评价目标一)学生小组内相互讨论,并展示交流结果。活动四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7+12÷3=7+4=11问题: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借助练习巩固运算顺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