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F)2.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F)3.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F)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F)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F)6.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运动是实践—认识—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T)7.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根本目的。(F)8.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F)9.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F)10.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F)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C[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世界的物质性表现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还有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故选①②③;④表述错误。]12.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B.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D[题干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故D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并没有否认意识能反映物质,A表述错误;B、C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缺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3.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布鲁诺的话说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物质,③说法错误。]14.随着智能机器人发展,有人担心某一天机器人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将被机器人奴役。这种观念()A.否认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D.反映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题中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A当选。]15.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入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16.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B[材料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故B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7.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