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3、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师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你能叫出这些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吗?(出示课件)生:孙悟空、哪吒、后羿、沉香、嫦娥……师:大家的知识面真广,这都是一些大家喜欢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人们为了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编了些虚幻的故事,这就是神话。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伸出手,跟我一起来写它的名字,(板书:盘古开天地)一起读出它的名字。师:看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是谁啊?)师:这些问题提得特别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神话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打开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听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开始。(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师:刚才我在听你们读书的时候,发现有这几个词确实挺难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混沌抡起大斧重而浊缓缓逐渐血液(第一个词,请一个孩子来读。第二个词,我们一起读。第三个词谁有把握读准?请你们两个一起读)接下去三个词是你们刚才出现错误最多的。先跟老师读。(指名读这三个词)我们一起把这六个最难的词读一读,要读得有节奏。师:词读准确了,读书就很容易了。请四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刚刚碰到的问题,想象课文中的神奇画面。师:有位学者说:“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可以读成哪一句话?(生默读,回答)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一)、学习盘古为什么开天地?过渡:你们很会读书。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1、指名接读课文第一自然。2、师: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师:“混沌”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混沌)对,混沌就是模糊一团,混乱的样子。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二)、学习盘古怎样开天地?1、过渡:你们已经知道盘古为什么开天地了,那一定想知道是怎样开的吧?请同学们快速地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第2、3两小节)2、读课文第2、3小节。(两个同学朗读)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板书:抡、劈)我们一起读这个词。这是怎样一个动作,大家做给我看。我读这句,你们给我配上动作。谁能读好这句?(指名读,其他学生做劈的动作)他读得有你们劈得使劲吗?师:我们再来一次。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只听——(声音稍微小了点,琢磨一下,怎样才是巨响)只听——师: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重而浊的东西——。你们读得非常轻松,可我觉得盘古开天地是件十分艰难的事,从这儿哪两个词可以看出?(缓缓、慢慢)那我们就读得再艰难一些。(生再读)师:请注意书中“泡泡”里的提示,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让我们对天和地的不同有了清楚的了解。2、过渡:尽管这样难,盘古也无所畏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怎么做?(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他们的变化而变化。)看老师写字。(板书:顶、踩)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小结:文章读到这儿,我们知道盘古的“抡斧猛劈”和“顶天蹬地”已经把天和地分开了,但从整篇文章看,盘古开天地仅仅是把天和地分开那么简单吗?(三)、学习盘古开天地后的变化1、师:请同学认认真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师:老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