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研究测查报告綦江县古南镇通惠中心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的研究”课题是我校承担的2005年县级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在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根据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测查与分析,现将测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测查的目的测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否达成,为课题结题提供依据。二、测查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一)测查的主要内容: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理论问卷。2、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场展示。3、听取课题组研究情况汇报。4、查阅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资料。(二)测查的主要形式:1、主研教师笔答理论问卷。2、听课、观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3、组织召开主研教师和部分学生的座谈会。4、查阅课题资料。三、测查的主要结果及分析。(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类。前者如都是奖惩、表扬和批评,或许会让学生学习,但这只是鼓励学生学习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长期起作用的则是内在的动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由于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可操作的方法,学生对学习感到是一种轻松的事,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和兴趣,而且经久不衰。我们选择了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120名学生中,把学习列为第一兴趣的,研究前测有23人,占19.2%;两年后,研究后测有54人,占45%。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25.8个百分点,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2、学习绩效。实施课题后,由于教学结构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素养提高变得直接而全面。首先,小学知识结构的变化,使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载体。学生由单一的课本知识、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到课外知识。如学生语文综实践能力提高了:阅读热情普遍高涨,学生中爱读书的人多了,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阅读量也增加了。其次,学习方式的变革,给课堂教学结构呈现方式注入了活力,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两年来的研究表明,实验班的成绩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大幅度地提高都明显高于对比班。(表一)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比班统一检测成绩对比表年级班别前30%前60%前90%后10%绩效分四实验班(四、1班)对比班(四、2班)五实验班(五、1班)对比班五、2班五、3班3、情感态度。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再说外出打工的父母占很大比例,而留在本地的平时也忙于生产,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单一,认为如果不能升学,怎么学也没有用。所以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分数和成绩,不少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应付学习,完全只是为父母而学,谈不上有什么学习上的情感体验。然而通过本研究活动,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二)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与学习方式随机抽样调查统计表实验效果情感体验学习方式兴趣愿望合作愿望自信心分享成果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前测后测4、习惯养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学习兴趣的浓淡,二是运用机会的多少。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的研究,既能保障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取得显著成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要求。我们就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调查如下:(表三)学生学习和学习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效果预习批注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修改作文积极发言前测后测备注总测评数120份,有效问卷份5、综合素质。两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学习的生理、心理负担轻松,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发展。我们按照主体性教学纲要的指标,对今年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四)“小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