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三味书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quèzáo真实;确实qīngjié动作轻快敏捷jiànshǎng鉴定和欣赏rénjìhǎnzhì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灯火阑珊正直[ǎo~断rénshēngdǐngfèi比喻人声嘈杂tìtǎng洒脱;不拘束zǎn~钱huō~出性命yōngzhǒng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方正:人声鼎沸:拗:豁:倜傥:攒:臃肿:3、解释下列词语。cuán~集huò~达ào~口niù执~读准字音菜畦()竹筛桑葚(秕谷()油蛉()斑蝥()蝉蜕()锡箔()脑髓()敛()窦()菜畦()竹筛桑葚(秕谷()油蛉()斑蝥()蝉蜕()锡箔()脑髓()敛()窦()qíshènlíngmáosuǐliǎnshāibǐtuìbódòu解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具体而言,表示这篇课文按照“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空间顺序来写儿时成长的经历整体感知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1-8):叙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快乐生活)第二部分(10-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课文讲解1、百草园留给“我”的总的印象是什么?“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不矛盾的,因为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但童年生活的趣味却是难以忘怀的,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准确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2、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吸引人的景物(乐景)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乐闻)有雪地捕鸟的乐趣(乐事)。、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和依恋之情。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写了十六种景物:莱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桑葚蝉大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珊瑚珠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完美地连在一起?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先写整体后写局部,将百草园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4、“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2)碧绿、光滑、高大、紫红。(3)共性:都是静物。(3)共性:都是动物。5、“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1)鸣蝉、黄蜂、叫天子。(2)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味道﹚啪﹙声音﹚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单是后的内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整体局部写作顺序先静物后动物先动物后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低高高低春夏秋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百草园中景物如此繁多,作者写景独具匠心。首先,表现在写景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经年累月地使用,多次好奇地触摸;黄蜂“肥胖”,体现儿童独特的视角;叫天子“直窜向云霄”,既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儿童的艳羡心理;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有儿童特有的感受。其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