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精英数学的矛盾与困惑VIP免费

精英数学的矛盾与困惑_第1页
1/2
精英数学的矛盾与困惑_第2页
2/2
“精英教育”的现实矛盾与困惑——读郑毓信《数学教育的误区与盲点》之后的回想与反思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王栋昌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的误区与盲点》(《人民教育》2011年第3—4期)一文中谈到“精英教育”的缺失问题,笔者深有同感。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在小学实施的划片招生、随机编班、统一授课等等,看似公平之举,其实问题不少目前的课堂教学可以视为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就数学教学而言,不少“精英学生”,一节课40分钟的知识,他5分钟就学会了,更有甚者,不学也能理解,接下来就是“陪读”消耗时间。数学老师都清楚,要提高成绩,重点就是要提高中下层学生的成绩,于是目光向下,全班紧跟中下层程度学生的进展,忽视了“精英学生”的教育引导。这种“均衡发展”的课堂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数学教育到底要怎样面向全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更有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两级分化比较明显。就目前的情况,小学要想按程度编班,“分槽饲养”,是万万做不到的。笔者曾经面对现实做过如下几种“精英教育”尝试:一是让“精英学生”学“另类数学”。小学数学有不少练习课、复习课,“精英学生”只做课后作业,可以不参加上课,期末测试照样能考出好成绩(因为期末测试大都是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书面检测),于是我曾放心地让他们离开教室去解答我推荐的“经典数学问题”,或者阅读笔者主编的《数学作文专辑》,这个效果不错,“陪读”学生少了,课的效率也就高了,而“陪读”学生又有兴趣。但是,选好“经典问题”与落实“陪读”学生,虽然增加一点工作量,教师可以做到,然而,如果校园里每个班都这样,场地和管理就成了问题,校园还可能有点“乱”。既然“精英学生”走出教室学“另类数学”有现实问题,我又尝试过郑毓信文中提到的“兵教兵”。在一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上,课初我问学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都会计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谁知道怎么计算?”这样一问,果然有四位学生举手,我逐一提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一生说是爸爸教的;第二位学生告诉大家在校外数学培训班学的;第三位说是昨天晚上自学的;还有一位学生说是刚才翻开书本看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几秒钟就记住了计算方法)。我接着让全班学生看书自学,要求那四位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这个公式,并用好的方法讲解给大家听。四位学生上讲台后,只有一位比较会讲,其他的,大概只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本来我的教学预设是一节课学完并做适当拓展练习,结果整节课全部用于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时间与效益就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而且这种做法万一遇到比较内敛不善言说的“精英学生”,这种方法就没有普适性。我所在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六个班,300多位学生,于是我又尝试了“精英教育”的另一种方法——利用校本课程,开设数学活动小组,每个年级两个小组,把来自各班的“待进生”与“精英学生”分组活动,“待进生”小组主要是组织数学活动、游戏、补缺补漏,缩小差距,找回学习信心;“精英学生”小组就是通过数学模型拓展与问题解决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这种做法试行一段时间,学校整体数学成绩得到提高,许多精英学生学到了书本之外的数学,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但是,具体操作问题也很多,如“精英学生”不少项目都是强项,他们在全校统一的校本活1动时间里,去学其他特长项目,这种方式无法面向全体“精英”。此外,校本课程的内容、师资也成问题,虽然书店有不少书籍可供参考,但是这些书,很多与书本知识呈现不“同步”,可能四年级学五年级的内容,提前起跑,重复教育,而依靠学校现有师资编写一套适合“精英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绝非易事。这样“精英教育”的配套教材与师资,就成了制约质量的突出问题。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其教育教学艺术是不简单的!教水平接近的学生或教大家都不会的知识好教,但是一个班里,有些同学自学能学会,有些天资聪颖,一点就通,有些却要用“慢”的艺术来教。正如做电脑操作培训,程度好的学员,不愿意听已经学会了的操作程序讲解,而培训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员学会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英数学的矛盾与困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