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坐在主席台上)今天的艺林漫步,由我来带领大家走进古筝(PPT)为了方便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古筝的构造、技法和欣赏一些乐曲呢,我还特意带来了古筝,由我边演奏边跟大家进行讲解。古筝它又称汉筝、秦筝、谣筝等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器,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它的音色是非常古朴、优美。首先我们简单的了解下古筝的构造。大家看,一共有21根弦,弦由低到高越细音越高,弹。我们来看他的左右两侧,右侧是琴轴盒(打开),可以放些古筝其他物件,这是岳山,左侧像s型的是后岳山,中间的竖在琴弦中间的是琴码,它特别的重要,移动它来调节琴的音高。我们再来看看它反面的底板,这是发音孔是空心的,所以我们在演奏的时候把话筒通常放下面。再来说说古筝的指法吧,大家看古筝的弹片有八个,除了小拇指不戴以外其他都戴的,它与琵琶不同,虽然它们都属于弹拨乐器,琵琶只戴一个手,戴在上面的而古筝是戴在指腹上的。最基本的指法有勾、托、抹、打等(边弹边说)(示范:55321)左右手都是一样的。其次,还有很多演奏技法如右手的花指(示范)遥指(示范)等,左手的技法有大颤余音缭绕上下滑音(示范)、揉弦(示范)这个技法作为弦乐器都会有、扫弦等(示范)。了解完古筝的构造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个选择题,(PPT)请看大屏幕:以下有四首乐曲,分别是哪首是古筝曲(看情况)。是《渔舟唱晚》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对这首乐曲都非常熟悉的,是一首非常简单筝曲,那我们就欣赏下这首乐曲。是的(PPT)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翁们悠闲的摇着船桨,哼着歌谣,满载而归的情景。标题的由来源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著名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颇具古典风格,全曲一共有三段加个尾声:(PPT)第一部分是起、承,(弹两句)是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PPT)第二部分,是乐曲的“转”段,(弹)仿佛表现渔人荡桨归舟、一乘风破浪前进的欢快情绪。(PPT)第三部分,(弹)这段呢速度由慢渐快的,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欣赏是乐曲的“合”段,表现渔人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欢乐场面。结尾就是渔翁的意犹未尽。这首作品是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是一首非常简单的筝曲,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古筝刚刚起步,所以,刚才在我演奏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它的左手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滑音,刮奏等技法来表现乐曲。(PPT)古筝到了60——70年代音乐作品主要以红色主题为主,古筝逐渐进入了专业了艺术院校,技法也得到了创新如当时的代表作有《战台风》、《幸福渠水到俺村》、《春到拉萨》等作品也运用了这些技巧。其中最著名的是我想大家都听过《战台风》这首乐曲还纳入了我们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中作为欣赏曲目,大家看题目就知道乐曲描绘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整首乐曲有五段,分别讲解: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第二段:台风袭击,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第三段: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一气呵成,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的场景。第四段:雨过天晴,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五段: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重点欣赏第三部分,由于当时时代背景技法的到了大量的创新,所以与《渔舟唱晚》上左手技法很大的不一样。再往后,9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的新作品,可以说,21世纪古筝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它不拘泥于中国的五声调式了,还加入了外国的一些元素加上了升降记号,技法上也加入了很多拍板也出现了一些无调性的作品,如《幻想曲》。(PPT)这首筝曲以西南地区民歌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为素材,描写了西南人民一种从容不迫、充满抒情气息、载歌载舞,幻想美好的生活。乐曲很长,在左手演奏技巧上除了运用以上的传统技法,还运用了打破常规的技法如拍板、拍弦等大大丰富了左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