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生命生命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1、导入师: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生:9岁。生:10岁。师: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我们一起听听每一个人刚出生时的声音──点击课件(放婴儿啼哭录音)。有同学笑了。是的,这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也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如今,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走进19课《生命生命》。一按鼠标,出示(生命生命)2、齐读课题,(1)师: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吗?(2)去掉一个“生命”可以吗?为什么?去掉一个不可以。它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作者心中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希望大家今后能学以致用。(3)指名读课题再次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顺畅2、反馈学习情况:(1)生字(大屏幕)(指名同学先拼读一遍,其它同学认真听——领读一遍——指名对照《奇迹》读词串)(2)借助“词典”,用部首查字法查“撼”“蹋”(师引导区分其意思和形近字)(3)课堂听写生字词,反馈掌握的情况;3、串读课文,纠正字音师:看来你们对生字掌握得非常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指5位学生读)三、理清课文脉络1、师: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开头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现在我们再看看课文的结尾。(1)指名读第5段,边读边思考:结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指名汇报,师予以引导、板书(生命的意义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师:意义(联想到雷锋的名言)(3)过渡语:作者杏林子在生命面前,选择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课前通过查阅资料,你都知道杏林子曾做出了怎样的成绩,又获得了怎样的殊荣呢?(4)指名学生交流资料(5)大屏幕出示资料:(指名同学读)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数十年坚持自修,成为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杏林子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残障福利工作。(6)师,杏林子的一生可谓成果卓著。这是因为她珍惜自己的生命。(齐读第5段)(7)过渡语: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这和很多作家一样,没有多么了不起啊?可是,如果我们知道杏林子是在怎样的身体状况下做出的这些成绩,你的心头一定会怦然一震。(8)大屏幕出示资料:(学生小声阅读)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都是在轮椅中度过。(9)谁来说说,从资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0)过渡语:此刻,带着你的感悟,我们再次来齐读第5段,感悟杏林子不向命运屈服的那种坚强。(11)师:之前我们学习过18课《永生的眼睛》,课文中琳达一家三代人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的捐献器官挽救他人,使我们深受感动,老师此时还要告诉大家的是:(12)出示资料:杏林子在生前早已提出死后要捐出躯体的心愿。2003年2月8日她因遭患有精神疾病的印尼女佣施虐,头部受创,送医院急救无效逝世。在她离世后,家人遵照她生前的遗愿,把躯体捐献给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教学研究。(13)师:杏林子一生是成果卓著的,是坚强的,更是充满了对他人的爱。这一切都源于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14)感悟小诗(配乐)虽然生命是短暂的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请一定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杏林子对生命有了如此之深的感悟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2—4自然段。四、概括课文内容1、我们之前学过用小标题概括内容的方式,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学习课文2—4段,先用一句话概括各自所讲的内容,再提炼出小标题。2、汇报交流小标题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