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4、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文中人物的有关资料。2、相关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一、课前积累。同学们,在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此以往,可以聚沙成塔,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1、投影:绳锯木断半途而废滴水穿石虎头蛇尾日积月累有始无终锲而不舍三心二意愚公移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指名读。3、齐读。4、读到这些词,你在学习、生活中会要求自己做到哪一列的意思?5、小结:那请大家记住这些词,左边一列要尽力做到,右边一列要尽力避免。二、观奇石,悟精神。(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学生齐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大家请看大屏幕。(2)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石头图片课件。1、你看到了什么?2、它为什么会这样?这又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第一至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3、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读的过程中,你认为要把哪些词语突出来,就能让别人听明白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学生读,教师相机打断学生的读书: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4、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语来回答。的确,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5、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请同学自由朗读文章的第4小节,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6、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这样的总结: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7、下面我们怀着对水滴喜爱的感情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出示课文第二小节的文字课件)三、品人物,学精神。过渡: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的第三小节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三位名人下面自由朗读文章的第3自然段。文中写了哪三个人物?他们都成功了吗?哪一位同学读一读描写李时珍这一段文字?(出示描写李时珍文字课件)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与水滴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1、师生共同交流,教师引导归纳:(1)水滴李时珍目标专一立志学医持之以恒翻山越岭、走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滴穿石头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2、讨论后教师问:当你读到“二十几年”时,你想到了什么?在这二十年里他会遇到哪些难题?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引读:是呀,李时珍正如同学们所说,他一定吃尽了千辛万苦,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不知走了多少路,穿破了多少双鞋,脚底下磨出了多少个血泡,他退缩了吗?在这二十几年里,他翻山越岭,在一次一次孤单寂寞中,他放弃了吗?在这二十几年里,他访问了多少名医,在一次次遭遇冷漠之后,他放弃了吗?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为了了解草药的性能尝了多少药草,不知被有毒的药草伤害了多少次,他放弃了吗?他就是凭着这份勇气,这份决心,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谁了解《本草纲目》?教师介绍《本草纲目》这部书的地位。(《本草纲目》,正如我们书上所说,它是一部药学巨著,它不但在国内影响很深,而且在国外影响极大,曾经一度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流传全世界,是何等的伟大呀。)3、下面我们带着对李时珍敬重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