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编写意图这个单元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发现美。在第一册“写人要凸显个性”单元中,涉及发现人性美的内容,而这一册扩大范围,发现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直至自身的美。应该看到,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一些闲话》)这个单元在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抒情。关于抒情,因为它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过去教科书中没有把它独立出来单独训练。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抒情就在这三大文体中顺带着训练了。现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专辟一个单元进行训练,原因是抒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而中学生作文中抒情方面的问题较多,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学习抒情,主要指导学生注意下边几点:情要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抒情往往与记叙、议论结合在一起。有人把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一般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就要求自然,不能牵强。抒情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教学建议一、与描写一样,学习抒情也得在阅读中学习。《金色花》《纸船》中抒发的母子之情,《背影》中抒发的父子之情,《芦花荡》中抒发的革命之情,《孔雀东南飞》中抒发的爱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抒发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都激动人心。学生在感动之余要仔细揣摩并学习作者高妙的抒情技巧。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朱光潜语)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表达交流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二、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学生怎样才能发现美呢?那就要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页)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有音乐感的耳朵”呢?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三、“写作练习”部分的五道作文题,仅供参考。第一题要求写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峦、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实体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写生的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要写得准确,写出它们的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写出它们的美。同时,也要把赞美之情不落痕迹地融化在描写之中。第二题是写一幅风景画或一张风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细节,同时把自己心动的感觉写出来。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画或照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