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月亮代表月亮代表““我我””的心的心——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执教人:河源市和平实验初级中学陈小妹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2.通过现场展示和点评活动,体会古人关于月亮的志向与情怀。3.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而去阅读、积累古典诗词,喜欢上古典诗词。活动步骤1.小组展示2.老师点评3.小组打分,老师打分4.“飞花令”:带“月”字的古诗句展示:第一组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人朗诵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小组朗诵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写出了: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正如谢庄在《月赋》中所吟咏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故事演绎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展示:第二组漫谈“借月添景”作品的意境离不开景物,诗词的作者们常在景物的描写中“邀”进了月亮,使意境顿生,情更真切。试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这些诗句,描绘出一幅清丽、明朗、宁静的景象,诗意皆因月色而加浓。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朦胧的水边月色,更添柔和而幽静;与作者后两句要表现的那种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月光如水,松枝疏朗,泉水清澈,山石历历。幽静、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意境充溢其间。同时,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其间的情怀,一览无余。还有借月添景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展示:第三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李白《梦游天姥(mǔ)吟留别》)当诗人李白无法陪在远谪的朋友王昌龄身边安慰他时,月亮便成为了信使,捎去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问候;当诗人独自登山时,多情的月亮像朋友一路陪伴,为诗人照亮远行的路,在寂静的夜里消除诗人的寂寞。在这里,月亮可以代替诗人陪伴朋友,也可以像朋友一样陪伴自己。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展示:第四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一)曹操的豪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tiào)楼饯别校(jiào)书叔云》)(二)李白的豪情(三)岳飞的豪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四)屈原的豪情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涉江》)(五)苏轼的豪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