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一、新古典综合派二、货币学派三、供给学派四、理性预期学派五、新凯恩斯主义第二十二章经济学流派:争论和共识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2一、新古典综合派1.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2.理论特征:(1)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2)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肯定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33.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1)IS—LM模型与AD—AS模型2)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3)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4)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5)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44.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1)兼顾效率与平等2)混合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55.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6二、货币学派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2.理论特征:(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2)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72.新货币数量论1.M/P=f[Y,w,rm,rb,re,(1/P)·dP/dt,u]式中:M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M/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Y表示恒久性收入,在此也代表总财富;w表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rm表示预期的货币收益率;rb表示预期的债券收益率;re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P)·dP/dt表示预期的实物资产收益率,即通货膨胀率;u表示其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83.自然率假说π(%)LPSP1SP242024u*u(%)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94.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4.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05.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1.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2.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3.提倡“收入指数化”。4.实行负所得税制度。5.提倡浮动汇率制。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11.代表人物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三、供给学派2.理论特征:(1)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2)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22.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1.萨伊定律2.拉弗曲线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33.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1.产量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增长。2.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制。3.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44.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1.减税。2.削减社会福利支出。3.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5四、理性预期学1.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2.理论特征:(1)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2)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63.理性预期假说(1)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2)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预期。(3)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74.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宏观·第20章185.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西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