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作业省市县名称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网络班级隆昌县初中数学班任职学校隆昌县第一初级中学姓名李立忠作业要求设计教案的思路:课题:《§23.4.1三角形的中位线》作为本年级初三数学教研活动教(学)案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索活动(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的神奇美、获得成功的体验))、新知应用(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题教学(操作—猜想—验证、感受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小结收获、作业:A组:①教材P79页练习:2;②习题23.4:1、2。B组:1-4;(见学案)】;作为本组教学教研的活动载体,从教(学)案设计、上课、评课,总结经验、教训方面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作业内容课题:《§23.4.1三角形的中位线》----------九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教案设计授课教师:隆昌县一初中李立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及性质定理的证明。难点:证题中正确添加辅助线;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望)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B两点被建筑物、河塘等隔开,如何估测出A、B间的距离呢?(引例及回忆教材p77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有一种新的方法来测量AB两点的距离。二、探索活动:(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的神奇美、获得成功的体验)活动一:剪纸拼图拿出三角形纸片,动手操作怎样将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观察、猜想: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2、讨论:为什么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1、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什么?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请画一个三角形,画出他的中线,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可以画几条中线,中位线?说出它们的区别。三、新知应用(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3cm,C∠=70°,那么BC=cm,AED∠=°。(2)若在△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AB、AC、BC的长分别为6cm、8cm和10cm.则△DEF的周长是cm。(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四、例题教学(操作—猜想—验证、感受转化思想的重要性。)例1、(教材p78页例1)例2、(1)任意画一个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各边的中点,猜想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你是怎样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2)、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他是平行四边形吗?。(3)、拓展延伸:当四边形ABCD的形状发生变化后,四边形EFGH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题--探索:把例题中的四边形ABCD称为原四边形,顺次连结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可知,如果原四边形是凸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索一:若原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等腰梯形,那么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探索二: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或相等、或垂直且相等,那么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探索三:若原四边形改变形状,中点四边形有什么变化?探究四:顺次联结什么样的四边形各边中点的线段所围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五、小结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体会?【1.中位线定理在同一条件下有两个结论,一是表明位置关系,一是表明数量关系,应用时要根据需要而选择。2.在应用中位线解四边形问题时,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含有中线、EDCBA中位线的三角形。】.六、作业:A组:①教材P79页练习:2;②习题23.4:1、2。B组:1-4;(见学案)5、探索(2006年.内江市中考试题)如图4: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顺次连结E、F、G、H,把四边形EFGH称为中点四边形.连结AC、BD,容易证明:中点四边形EFGH一定是平行四边形.(1)如果改变原四边形ABCD的形状,那么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也随之改变,通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