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③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交换价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该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②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该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误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劳动,也是两次劳动。提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一二三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4.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二三二、价值规律理论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3.作用。(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现优胜劣汰。一二三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2.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3.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1.基本概念。(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2)使用价值与价值:①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关系。(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具体劳动创造各种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3.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为剩余价值等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产生分歧,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票价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票价低。由此可见()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针对训练1】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解析: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包含着价值这个共同的东西。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价值规律理论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