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浅见——二0一0年全员培训心得体会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中心学校周晓莉二0一0年六月十八日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浅见——二0一0年全员培训心得体会周晓莉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乐府民歌到唐诗宋词,诗歌创作从来未曾间断过。在中国历史上几度出现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名家辈出,璀璨夺目。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充分阐明了诗歌的作用。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可以看作是“诗教”传统的一种回归。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里面蕴涵的深刻道理、优美旋律、巧妙修辞,都值得后人继承与发扬。由于诗词产生的年代背景与今天有很大差异,学生若要体会其深刻的内涵的确很难,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及巧妙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也就难上加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诗歌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精神素质的培养。但是,我们大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的诗歌教学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不苟同有些老师所说的“诗词,只要让学生读读背背就可以了”的简单化的教学理念,也并非赞同逐词逐句啃书本的精讲模式。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诗歌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效果。诗歌以和谐动听的声律,把学生带入一个令人遐想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歌描绘的优美空间。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画,有的甚至一句诗一幅画,要想把握诗意,领悟诗情,必须带领学生构建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和联想,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图景。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录像图片等,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融于诗境的遐想中。例如在教学《乡下孩子》时,由于乡下的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我给学生准备了许多乡下生活场景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乡下这个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有趣的乡下生活。在具体理解诗歌时,我又给学生准备了各种图片和声音,把陌生的乡下孩童生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二、加强诗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深入领会诗意诗歌教学,必须引导、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认真加强朗读,体会音韵。这是因诗歌教学不同于一般,只分析内容是不够的。至于诗歌语言的美还必须通过反复地朗读才能体会得到,所以在诗歌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对学生加强表情朗读的指导,直到能背诵。同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中,还要和分析诗歌的内容结合起来,并且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富有感情朗读技能,如诗歌的重音、停顿、语调、节奏、速度、音韵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表情朗读过程中,深入地领会诗意,接受诗歌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乡下孩子》时,我创设各种情景,运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的朗读,例如,在读“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时,我让学生做做动作,这样就避免了读的单调枯燥,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来“发现”,让学生自己发现诗歌的特点,在学生对诗歌特点有了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对诗歌的特点就了解得更清楚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三、充分挖掘诗歌的美育价值,让学生爱上诗歌诗歌由于其丰厚的积淀、独特的审美,而承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