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职业中学教学案课题《把栏杆拍遍》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主备人刘宁授课人预习案【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1.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2.认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学习重难点】1.体会“把栏杆拍遍”的内含,引起学生对辛弃疾其人的认识。2.学习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教材助读】阅读课文、导读和练习册上相关的内容。【预习自测】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2.题解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3.介绍辛弃疾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2000多人起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辛弃疾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成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地方官职,但很快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含恨辞世,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音1.肘腋()媲()美麾()2.炙()岑()整饬()3.奁()颛顼()【2】词语解释: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变生肘腋:事变发生在切近之处。肘腋,比喻很近的部位。掉书袋:讽刺人喜引用古书,卖弄渊博。五内俱焚:形容内心极为焦虑。五内,指心、肝、脾、肺、肾五脏,这里指内心。探究案【质疑探究一】1.《破阵子》翻译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翻译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