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峨眉山月歌-(3)VIP免费

峨眉山月歌-(3)_第1页
1/15
峨眉山月歌-(3)_第2页
2/15
峨眉山月歌-(3)_第3页
3/15
峨眉山月歌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2.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3.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峨眉山走近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美丽的峨眉山整体感知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了解诗意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想意境,悟诗情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说一说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本诗的章法•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想一想•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主旨《峨眉山月歌》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在()的()乘船远行,从()出发,驶向(),最后到达()。“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的意思,“下”是()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的感情。小练笔唐李白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出发向下游走友人故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峨眉山月歌-(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