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梁衡季节声势景雨季略略写写隐隐如雷震耳欲聋“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旱季详写隆隆冲去、轰然而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①“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②“凝重”“猛烈”①“龙槽”“深不可测”;②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③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结构季节声势景雨季略略写写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旱季详写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光未然内容:情感比较《黄河颂》《壶口瀑布》类似点相异处小结作者紧扣河水在壶口展现出的多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由水侵巨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小结拓展这样的感受与思考,既没有偏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文化语境,又带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类文阅读1、单独圈点勾画两篇文章中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三者之间联系的思维导图(仿照本课板书)。游记阅读释疑1、有些游记具体游踪并不明显,或空间变化并不大(如《壶口瀑布》);2、有些作品不仅仅描写景物,甚至很大一部分的篇幅都不写景物本身,故“所见”亦可以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如《读三峡》);3、游记不仅仅是“景-情”的关系,也要注意它的散文特性和文化文本性质,将其内涵向哲学、历史、道德、科学、民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拓展。作业:1、午餐时观赏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结合本课所学的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试写一个游历长江源头的小片段,300字左右。2、今日签读:《壶口瀑布》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