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8期总第55期)巴州举办大赛成员彰显风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4月13——15日,自治州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在梨花怒放、柳絮飘飞的魅力城市库尔勒举行,自治区李芳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三位成员参加了本次大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巴州二中郭荣荣老师的《安塞腰鼓》和库尔勒市八中孙淑华老师的《小石潭记》获得大赛一等奖,库尔勒市五中毛婷婷老师的《孙权劝学》获得二等奖。另外获得一等奖的分别是李芳工作室所在的挂牌学校——库尔勒市四中的杨惠老师的《吆喝》和库尔勒市二中王彩云老师的《端午的鸭蛋》。工作室主持人李芳老师在大赛之初还上了展示课《邓稼先》。自治州举办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巴州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更多的老师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次大赛由巴州教育学会、巴州教育局教研室自治区李芳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和巴州尹伟红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联合举办,承办学校为尹伟红老师工作室挂牌学校——巴州第二中学经过学校、片区和县市的层层选拔,来自八县一市和州直属学校的18位老师参加了本次大赛,参赛老师教龄最长的为27年,最短的不满3年。大赛提前一个月告知参赛课题,比赛时以现场抽签的方式抽取讲课顺序和授课班级。担任大赛评委的老师除两个工作室主持人之外,还特别邀请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教研室主任冀世红、库尔勒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黄丽萍和市第三中学语文备课组长刘鹏。大赛共评出一等奖四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九名。巴州教研室刘伟主任亲自为选手颁奖,在颁奖之前,评委们和听课老师进行了互动评课。纵观整个赛事,呈现出的亮点令人欣喜。首先,所有参赛选手都无一例外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学,又有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巴州一中、巴州蒙中、巴州石油一中、库尔勒市四中和尉犁县二中的五位老师的授课完全体现了所在学校课改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教师能够深钻教材,教学设计十分新颖。工作室成员孙淑华老师参赛的《小石潭记》,在四次有层次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立足于题目“小石潭记”中“小”字,从小丘、小潭、小溪、小鱼等方面分析景物特征,切入点准,设计别致。同时,孙老师还能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就作者前后矛盾的心理引导学生感知并理解作者特定人生际遇下的“乐”与“忧”,从而拓展到“自古贬官多奇文”,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脊梁”。库尔勒市四中的杨惠老师参赛的《吆喝》运用库尔勒市四中“151生动课堂”的课改模式,借鉴剧本的形式,把文本化解为了四幕“话剧”,让学生在“街头寻吆喝”“茶馆品吆喝”“老北京胡同”“都市悟情感”之中理解了“吆喝”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设计十分巧妙。第三,教师能够立足文本,凸显赏读。且末中学陈艳萍老师参赛的《端午的鸭蛋》在赏析汪氏语言特点时不断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验,从而深入感知了汪氏语体平淡质朴的特点。工作室成员毛婷婷老师的《孙权劝学》将“文”和“言”巧妙结合,以朗读贯穿始终,通过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深入把握了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郭荣荣老师参赛的《安塞腰鼓》,教师能够发挥个人擅长朗读的优势,带领学生通过个人朗读、小组竞读的方式在酣畅的腰鼓声不断品味,不断体悟,并将朗读技巧指导融于教学中,使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特点和蕴含的精神内涵。第四,教师能够做到以“语言”为核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库尔勒市二中的王彩云老师参赛的《端午的鸭蛋》,在体悟汪氏语体特点时,选出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语句,通过“增”“换”“替”“补”的方式,将原句和改句比对,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汪曾祺语言的特点。看似简单的做法,却能看出老师备课的用心,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这次自治州举办的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既是一次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擂台大赛,又为全州语文老师的观摩学习、切磋交流提供了机会,吸引了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