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司马迁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宫刑)。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关于《史记》:关于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疑难字词辨析1、阳夏()2、辍耕()3、鸿鹄()4、闾左()5、適戍()6、当行()7、度已()8、数谏()9、陈胜王()10、罾()11、间令()12、篝火()13、忿恚()14、果笞()15、宁有()16、攻蕲()17、铚、酂()18、柘、谯()19、千骑()20、社稷()1、阳夏(jiǎ)2、辍耕(chuò)3、鸿鹄(hú)4、闾左(lǚ)5、適戍(zhéshù)6、当行(háng)7、度已(duó)8、数谏(shuòjiàn)9、陈胜王(wàng)10、罾(zēng)11、间令(jiàn)12、篝火(gōu)13、忿恚(huì)14、果笞(chī)15、宁有(nìng)16、攻蕲(qí)17、铚、酂(zhézàn)18、柘、谯(zhéqiáo)19、千骑(jì)20、社稷(jì)疑难字词辨析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一)一、解释下边句中加粗的词: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2、佣者笑而应曰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今亡亦死7、等死,死国可手8、上使外将兵。9、大楚兴,陈胜王10、借第令毋斩11、而成死者固十六七12、将军身被坚执锐13、皆刑其长吏。14、置人罾鱼腹中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6、比至陈课堂练习(二)课堂练习(二)二、在下边句中找出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罾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将军身被坚执锐。5、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三)三、选择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①、项燕为楚将上使外将兵公将鼓之A、大将,名词B、率领,动词C、将要,副词②、以数谏故杀之以应陈涉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祭以尉首A、因为,连词B、虚词“来”,连词C、把,介词D、用,拿,介词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四)四、选择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1、“故”的用法有。A、事,事故b、原因,缘故c、故意d、所以,因此e、旧的。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逐之D、以数谏故2、“为”的用法有:a.作为b.认为c.做,担任d.是e.向.替f.因为g.被。A、若为佣耕B、为屯长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D、士卒多为用者E、为坛而盟F.自立为将军。疑难解析疑难解析1、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涉、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农民起义暴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有斗争智谋。第3段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被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