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下面三个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写好在哪里?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广西隆安县都结乡初级中学石东来常用修辞有: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对偶6、反复7、设问8、反问一、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喻<1>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像太阳。<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运用原则要贴切要贴切注意创新注意创新要通俗、形象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区辨]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单纯的想象。单纯的想象。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回到了苦难的过去。表示猜度的句子。表示猜度的句子。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比拟把事物当作人,写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例:22、蜡烛上的、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火光欢快地舞蹈着。三、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1、太阳像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2、班里静得连针掉都能听见。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八、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除了课本介绍的这八种常用的修辞,还有下面七种修辞法,也要记一记。九、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例: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十一、双关: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1、我想静静。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十二、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十三、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十四、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十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