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大多都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大都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学习,使得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也造成了家长、学生、老师的烦恼。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主动的、快乐的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讲,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了解兴趣的成因及特点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从系统上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部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便能高度畅通,学习时信息传输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认识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使信息的传导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迫、苦恼、烦躁、紧张,就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抑制的部分变为兴奋,而应当兴奋的部分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有其特点:一是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二是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四是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五是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六是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二、认真分析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1、数学基础较差。良好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调查得知:有83%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基础当然重要。学数学如同盖楼房一样,强调扎扎实实的根基,特别是一步一个脚印。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或者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下去,自然也就慢慢的失去兴趣了。2、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只有在上数学课时或考试前去学习数学,很少利用课外时间去学数学,完成作业的情况较差,这也说明有少数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的,缺乏自身的主动性,典型的“要我学”,而非“我要学”。3、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失去了求知的渴望,视学习为负担。4、缺乏自信心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