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牧马之歌》教案设计沐川县实验中学王家慧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13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第一课。设计思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绚丽多彩,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通过对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民歌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及相关音乐文化,从而增进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本节课是“天山之春”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演唱、欣赏新疆地区音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新疆音乐,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疆音乐、掌握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作好铺垫。《牧马之歌》是一首民族气息非常浓郁的哈萨克族民歌,歌曲为一段体。它的曲调健美、豪放,富有跳荡感;结构短小、紧凑、精炼,充分吸收了冬不拉的音调,具有舞曲的特点;歌曲的衬词部分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它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前后情绪产生对比,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1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本课主要从音乐的相关文化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对新疆地区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及对歌曲风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表现力,通过采用对比、模仿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牧马之歌》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2、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学唱歌曲中解决歌曲中的变化音、装饰音及一些速度变化的难点,并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3、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歌曲,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通过聆听----哼唱----完整的演唱来进行教学4、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会歌曲的旋律特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豪爽和开朗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并背唱这首歌。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变化音、上波音、装饰音及一些速度的变化。2、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唱法2教学准备风琴、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光辉的民族文化。师:下面我们聆听一首歌曲,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歌曲?师演唱一首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生:新疆维吾尔族师:那你们了解新疆吗?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看看同学们对这个地区有哪些了解(学生畅谈对饮食、歌舞、风景的了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熟悉的事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三、讲授新课1.介绍哈萨克族文化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马之歌》也是新疆的民歌,那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生:哈萨克族3师: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青海和甘肃。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哈萨克族性情直爽、诚恳、热情、好客。男女青年都精于骑术,赛马、刁羊、姑娘追、摔跤等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展示课题,《牧马之歌》。2、作者简介石夫,原名郭石夫,湖南湘潭人。1949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华中高级艺术学校。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从事部队文艺工作。此后7年,他在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走遍天山南北,搜集民歌三千多首,并许会了冬不拉等民族乐器的演奏。主要作品:民族舞剧《文成公主》、歌曲《牧马之歌》、儿童歌曲《娃哈哈》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为新疆各族人民抢救了长期散失在民间的宝贵民族音乐财富,也为他自己的创作积累了生动丰富的音乐语汇。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风格情绪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4生:讨论,答复。(欢乐地、活泼地)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中描写了什么?(歌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