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教案主备人:张迪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2017年月日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2、在文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母爱的伟大。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通读课文,预习本课生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的爱是让所有人感动的。有这样一位母亲,在这看似平常的生活情景中给予了他的儿子伟大的爱。(二)整体感知打开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生字1、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有问题的可以提出。2、理解:屏住关键规律笼罩轮廓疏朗等词语。(四)朗读课文,关注感情再次读课文,想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五)课堂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方法来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认读生词。(开火车读,齐读。)(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提出听读要求:听老师的声音,用心感受一下课文,然后告诉老师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2、范读后,师追问:刚才透过老师的声音,你都知道了什么?3、设置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玻璃瓶,如果给你一把弹弓,让你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打这个玻璃瓶,你有把握打中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自由发言)那么如果换作是文中的盲孩子,你认为能打中吗?(不可能)(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打弹弓的语句。2、找到了吗?谁愿意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3、出示句子:老师把这几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觉得他打得怎样?为什么?4、在这个盲童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毅力、坚持、锲而不舍、耐心、勇敢、有勇气、很自信……)(四)深入体会,感悟母爱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这份爱,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3、小组学习: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4、品词品句,感悟中心:(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师:母亲对孩子的爱很深。她的动作是那样轻,她的神情是那样慈祥,他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生:(慈祥、充满着爱意)师: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生:(轻轻,因为孩子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师: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2)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师: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生:(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师:“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3)“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师:“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生:(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师: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4)“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师:理解:总会打中的。生:(坚持不懈,不放弃。)师: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生:(自卑时,胆怯时,泄气时,打累时……)母亲坚信孩子一定行。师:理解: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呢?再读读后半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都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