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学校灵武市第五小学班级一(1)学科语文课题乌鸦喝水教时2日期2013.11.15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3、培养学生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2、学生实际: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身穿黑袍长得丑,飞在空中哇哇叫。”2、当学生猜出谜底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乌鸦的简笔图,指着“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3、揭示课题,板书“乌鸦喝水”。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拼读、听读或问别人)自主认读画出的生字词。(2)同桌互读,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3)、学习小组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提醒各组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读生字)。(4)、全班学习生字词。a.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字音。b.说记字方法,巩固生字。(5)、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说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此时的乌鸦心情怎样?想象乌鸦会说些?2、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乌鸦演一演,着重指导学生表现出找不着水而焦急的心情。3、感情朗读这一段。四、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1、教师导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它喝不着。)划出来。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图进行讨论、分析: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5、感情朗读这一段。五、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1、引导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划出来。2、全班交流。(1)、播放课件(乌鸦衔放石子的动作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乌鸦是一个一个,很有耐心地把小子放进瓶子里。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感受到老师就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通过与“乌鸦”打招呼,拉近了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并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的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从而培养独立识字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一环节用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小乌鸦的心情变化,并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心中的感情,把词与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乌鸦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乌鸦,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去读书,自然就能读好。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解决问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指导读好“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到瓶子里。”这句。(3)、瓶子里的水果真会升高吗?让学生分小组做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实验。引读及分组对读第四自然段的前后两句话,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与“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的关系。再用上“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说说它们的关系。(4)、采访小乌鸦们喝着水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