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两者的区别死因链(一系列合理的死因报告顺序)重要概念重要概念125/2/15直接死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身体损伤以及并发症。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225/2/153呼吸衰竭J96.9来院已死R99循环衰竭R57.9猝死R96.0肾衰竭、尿毒症N17-N19酸碱失衡E87.4多脏器衰竭R99电解质紊乱E87.8全身衰竭R53肺性脑病G93.1不明R99肺部感染J98.4临死的表现形式临死的表现形式注意:以上临死表现不作为直接死因,不出现在死因链中,自然不能作为根本死因,应继续追溯到导致死亡的最早的原因填在死亡证上。注意:以上临死表现不作为直接死因,不出现在死因链中,自然不能作为根本死因,应继续追溯到导致死亡的最早的原因填在死亡证上。25/2/154根本死因1、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最早的那个疾病。2、造成致命身体损伤的事故或中毒的情况(外部原因)。直接死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身体损伤以及并发症。25/2/155最早发生的疾病引起其他疾病,有因果关系的,那个最早的疾病就是根本死因。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根本死因根本死因25/2/156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的区别根本死因目的和意义根本死因目的和意义-----体现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尽可能从源头源头上找出引起死亡的最早疾病,采取相应措施中断死亡或疾病发生的链条,达到预防死亡和疾病的发生为目的,这是最有效的方式。直接死因目的与意义直接死因目的与意义统计病人就诊(或入院)的主要疾病主要疾病,,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于报告这种死因,不强调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25/2/157死因链的规范填写(一系列合理的死因报告顺序)25/2/158第Ⅰ部分: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①第Ⅰ部分不要报告临死的方式,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多脏器衰竭综合征等。填写在(a)行的是直接造成死亡的严重疾病、身体损伤或并发症等。②从(b)行起应填写可能引起(a)行的更早的原因,直至填写到最早的原因为止,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顺序(死因链)。有头有尾死因链填写顺序:(d)行→(c)行→(b)行→(a)行。①第Ⅰ部分不要报告临死的方式,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多脏器衰竭综合征等。填写在(a)行的是直接造成死亡的严重疾病、身体损伤或并发症等。②从(b)行起应填写可能引起(a)行的更早的原因,直至填写到最早的原因为止,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顺序(死因链)。有头有尾死因链填写顺序:(d)行→(c)行→(b)行→(a)行。25/2/159填写顺序:(d)行→(c)行→(b)行→(a)行一行只填写一个疾病,如有需要,可增加e、f行。一般,最低行疾病为根本死因。25/2/1510第Ⅱ部分:促进死亡的原因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①第Ⅱ部分报告的情况与第Ⅰ部分报告的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促进了死亡。②第Ⅱ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①第Ⅱ部分报告的情况与第Ⅰ部分报告的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促进了死亡。②第Ⅱ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促进死亡的疾病25/2/1511发病至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每个情况从发生到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必须填写完善。每个情况从发生到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必须填写完善。25/2/1512第Ⅰ部分按逆向顺序填写直接死因第Ⅱ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时间间隔必须填写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小结死因链填写要求和内容25/2/1513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一般不需填写(编码为R)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损伤中毒需报告临床表现(S-T)和外部原因(V-Y)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25/2/1514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车祸、高处摔下等2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