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火把节偃师市首阳山镇香峪小学李继刚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过节的情况和心情是怎样的?背景介绍背景介绍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火把节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纳西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历时三天。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4.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字词正音字词正音蒿hāo寨zhài矫jiǎo犄jī蝗huáng头帕(pà)披毡(zhān)屠宰(zǎi)山寨(zhài)矫(jiǎo)健嫉(jí)妒(dù)蝗(huáng)虫激情四射:数不胜收:不屈不饶:指精神亢奋,充满激情,像阳光一样光照大地,影响别人,积极向上。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比喻在压力、邪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整体感知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食物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用于战胜恶势力和灾难的勇敢坚持、不屈不挠的品德。细读感悟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仔细朗读课文,思考:砍蒿枝,扎火把准备彩衣和头帕准备披毡和花包杀鸡鸭,宰牛羊买美酒和水果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通读全文,思考: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课文描写了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我最喜欢“举行斗牛、摔跤活动”。从“斗牛场变成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可以看出彝族人是如何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释放自己的激情,同时也使我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你最喜欢哪一个场面?为什么?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的四次出现,把全文的各部分内容串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火把节这一盛典,让我们看见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民族风情。你知道火把节的传说吗?请你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了什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数不胜数的蝗(huánɡ)虫。它们噬(shì)咬着庄稼,也噬咬着人们的心。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yín)威。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人们点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人们终于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为了纪念这次用火把消灭“天虫”的胜利,庆贺五谷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从火把节的传说中我想到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邪恶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所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课堂小结盛大的节日,热闹的场面,悦耳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一切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在感受火把节隆重的场面和热闹的气氛的同时,也感叹我们伟大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们为祖国骄傲,为多彩的民族文化自豪。课后作业1.收集一些关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的资料。2.体会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的品格,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