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与《伪君子》目录一、莫里哀的生平及17世纪法国戏剧繁荣的原因(孙悦)二、答尔丢夫的诡辩伎俩(余虹霓)三、奥尔贡被骗的原因及其隐含意义(冯菲菲)四、桃丽娜与红娘的对比(郭宏妍)五、《伪君子》的现实意义(张宇琦)六、《伪君子》的喜剧技巧与伪君子的成因(佟春霞)莫里哀的生平及17世纪法国戏剧繁荣的原因(一)生平•大少爷改名换姓做戏子•创剧团遇挫折欠债入狱•流浪生涯积累宝贵经验•归巴黎巧妙周旋数硕果问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17世纪法国戏剧发展的原因:法国十七世纪产生了古典主义戏剧,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古典主义的戏剧无疑是王权专制的产物同时也是为王权服务的。但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原因。随着君主集中制的加强,当时的经济也趋于稳定发展。国家的经济繁荣,王室贵族的消费导向,加上剧团自身的经济利益,都使得当时的戏剧发展至繁荣状态。而此后期的经济衰落最终也导致了戏剧的衰落。产生之初时便作为社会活动的戏剧,由于其特质,必然与其它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尤其是具有基础性的经济。答尔丢夫的诡辩伎俩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中高超的人物语言艺术是该剧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而其中最精彩的是答尔丢夫的语言,他的语言处处体现了一个伪君子的诡辩伎俩:避实就虚、移花接木、借风行船等。1.避实就虚2.移花接木3.借风行船总的看来,答尔丢夫的诡辩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罪恶勾当都挂上冠冕堂皇的幌子,这充分体现了他伪善的特点。他的伪善可谓深入骨髓,以至于他在撒谎时,自己首先被谎言感动,然后以及其“真诚”的语调打动他人,因而极具欺骗性。奥尔贡被骗的原因及其隐含的意义引子:白尔奈耳太太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她喜欢达尔杜弗固然有达尔杜弗卖力表演的原因,但若换做其他教士,她的尊敬与喜爱依然不会有什么不同的。一、奥尔贡受骗的原因1、阶级局限性:奥尔贡作为资产阶级的虚荣贪婪。2、奥尔贡自身的原因:奥尔贡需要有人宽恕他的罪过,接受他的忏悔,得到心灵的安慰,达尔丢夫这位教士的出现真好合了他的心愿。二、隐含意义1、从奥尔贡受骗我们可以看出教会的虚伪,打着宗教虔诚的口号,骗取钱财,蛊惑人心,作者莫里哀的目的是让人们远离虚伪的教会。2、揭示了以奥尔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和妥协性,作者莫里哀希望资产阶级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桃丽娜与红娘的对比一、相同处1)泼辣机智,伶牙俐齿2)独立主见,敢作敢当3)心地善良,成人之美4)分明爱憎,蔑视权贵,勇于反抗二、不同处1)处世态度2)个性《《伪君子伪君子》》的现实意义的现实意义•达尔杜弗的虚伪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就是他是真诚的伪君子。•随着宗教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制度化和官僚化。达尔杜弗之流为了满足贪婪和色欲将宗教当成了工具。•宗教由正常状态下精神力量和源泉异化为精神堕落,但是,达尔杜弗并非仅仅作为一个伪教士形象而存在于世界文学殿堂,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弱点和局限。这就是避苦趋乐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不容掩饰的天性,但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徒有其表但又不得不拼命压抑自己的天性而屈从异己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与达尔杜弗们处境相似的情形实在太多了,比如我国古代无数烈女节妇,他们在长期的压抑和禁欲中消磨掉了妙龄青春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变态的情欲表达方式,这就是极端的禁欲的反面,像潘金莲一样的纵欲。•人对宗教的欲望控制的底线是很难控制的,人在欲望前会变得茫然和懦弱,这就是人的灾难,因为欲望是永远不了的,过盛的贪欲会导致个体的毁灭。这就是《伪君子》带给我们的思考。《伪君子》的喜剧技巧《伪君子》之所以是不朽的,在于莫里哀的喜剧遵从了古典主义的原则,却并不墨守成规。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家要遵从“三一律”的创作法则,这对于莫里哀来说是有些束缚手脚的,因为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限制毕竟容易导致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乏味。可莫里哀不愧为大师,他在艺术处理方面自有方法,多少弥补了“三一律”的束缚带来的不足.1.结构上:五幕剧《伪君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在前两幕中,莫里哀为达尔杜弗的上场做足了准备;第三、四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