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C并联电路如图6.1.1所示为LC并联电路。R为并联电路损耗电阻。1.阻抗频率特性LC并联电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如图6.1.2(a)所示。它表示了LC并联电路的阻抗Z与信号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当=时,LC并联电路发生谐振,阻抗最大。当<或>时,电路失谐,阻抗很小。因此,称为谐振频率,又称固有频率,即图6.1.1LC并联电路可见,元件L、C取定值时,谐振频率是一个常数。2.相位频率特性LC并联电路的相位频率特性如图6.1.2(b)所示。它表示了LC并联电路两端电压v和流进并联电路电流i之间的相位角之差与信号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当=时,=0,电路呈纯阻性;当<时,>0,电路呈感性;当>时,<0,电路呈容性;可见,LC并联电路随信号频率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性质。图6.1.2LC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a)阻抗频率特性(b)相位频率特性3.选频特性阻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LC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它说明了LC并联电路具有区别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即具有选频特性。LC电路的阻频特性与Q值的关系如图6.1.3所示。品质因数为它表征了LC并联电路选频特性的好坏。图6.1.3阻频特性与Q值关系实验和理论证明:R越小,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电路选频能力越强;R越大,Q值越小,曲线越平坦,电路选频能力越差。LC并联电路的Q值,一般在几十到一二百之间。4.选频放大器选频放大器电路如图6.1.4(a)所示。电路特点是利用LC并联电路作为负载,因此放大电路具有选频放大能力。工作原理:当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即=,放大器输出电压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如图6.1.4(b)所示。这种表示选频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信号频率关系的曲线,称为调谐放大器的谐振曲线。图6.1.4选频放大器原理(a)电路(b)谐振曲线6.1.2两种基本调谐放大电路一、单回路调谐放大器单回路调谐放大器如图6.1.5所示。工作原理:输入信号经通过和送到晶体管的b、e极之间,放大后的信号经LC谐振电路选频由耦合输出。电感抽头和变压器的作用是减少外界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保证有高的Q值。图6.1.5单回路调谐放大器单回路调谐放大器的通频带和选择性取决于谐振曲线,它与理想的矩形谐振曲线比相差甚远,因此这种电路只能用于通频带和选择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电路优点:调整方便、工作稳定;缺点:失真大。二、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如图6.1.6所示。电路特点是集电极负载采用两个谐振回路,利用它们之间的耦合强弱来改善通频带和选择性。1.互感耦合互感耦合的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如图6.1.6(a)所示。电路特点是双调谐回路依靠互感实现耦合。调节、之间的距离或磁心的位置,改变耦合程度,从而改善通频带和选择性。工作原理:假定和调谐在信号频率上,输入信号通过送到V时,集电极信号电流经产生并联谐振。此时,由于互感耦合,中的电流在回路电感的抽头处产生很大的输出电压。2.电容耦合电容耦合的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如图6.1.6(b)所示。电路特点是通过外接电容实现两个调谐回路之间的耦合,改变的大小就可改变耦合程度,从而改善通频带和选择性。图6.1.6双回路调谐放大器(a)互感耦合(b)电容耦合3.选择性和通频带与耦合程度的关系:双回路调谐的谐振曲线如如图6.1.7所示。(1)弱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单峰;(2)强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双峰,中心频率处下凹的程度与耦合强度成正比;(3)临界耦合时,谐振曲线也呈单峰,但中心频率处曲线较平坦。可见,谐振曲线在临界耦合时,与理想的矩形谐振曲线很接近。结论,双回路调谐放大器有较好的通频带和选择性,所以应用广泛。图6.1.7双回路调谐的谐振曲线(a)耦合较弱(b)耦合适当(c)耦合较强6.2.1自激振荡工作原理一、LC回路中的自由振荡如图6.2.1(a)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合至“1”时,电热器被充电,其电压为,开关由“1”合至“2”时,电容便能通过电感线圈L构成放电回路。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将其储存的电场能变成电感线圈的磁场能,然后,电感线圈又向电容器C充电,把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这个过程称为电振荡。自由振荡——电容通过电感充放电,电路进行电能和磁能的转换过程。阻尼振荡——因损耗等效电阻R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的减幅振荡,如图6.2.1(b)所示。等幅振荡——利用电源对电容充电,补充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