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包膜。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核蛋白三部分。2.包膜上有血凝素(HA)18和神经氨酸酶(NA)11两种糖蛋白。3.和初冬季节高发的甲型流感不同,乙型流感在全年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高发4.2017年12月14日|日内瓦-每年多达65万人死于由季节性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5.29万至65万这一最新死亡数是根据来自一组范围更大、更加多样化的国家(包括中低收入国家)的最近数据得出的,并且排除了由非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死亡。6.全球每年的流感造成约3-500万例严重疾病,约29万至65万例死亡。7.在发展中国家,在5岁以下儿童中,有99%的死亡是由流感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8.传播源:流感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直接接触9.多器官并发症:肺部疾病,肝功能损害,肌肉损害,流感相关脑病,心肌炎,肾脏损害,免疫功能紊乱,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10.病毒通过复制、增殖方式直接破坏组织、器官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机体与病毒抗原存在交叉抗原,导致靶器官损伤呼吸系统感染介导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入血,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出现多器官受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过度表达——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疾病病变的标志性特征!是造成重症肺炎和多器官损伤的部分原因之一!11.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直接医疗成本占总成本的45%和69%,更高的经济负担:<5岁儿童,三60岁老人,具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12.流感病毒变异迅速——抗原漂移、抗原转换13.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发病快14.流感病毒有跨物种传播的能力15.流感病毒的变异比其他病毒都要迅速,更远远超过疫苗的研发速度。16.流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其认识不足,低估其危害性,缺乏应有的警觉性。82.7%城镇居民对流感不重视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甚至不会罹患流感。2.4%学生人群中罹患流感后请假休息17.流感超额死亡率的定义:流感的超额死亡率即流感流行高峰期的观察死亡率与非流行期季节性死亡率基线之差。18.实际死亡率:实验室确认的死亡人数—国家主管当局通报并由世卫组织列表统计的大流行性流感死亡人数19.未进行检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这样),将死因归于其他原有疾病或并发症,人口动态登记系统很薄弱或不存在20.流感可怕之处——传播方式:多器官并发症:缺勤、缺课等经济负担。流感病毒的变异比其他病毒都要迅速,更远远超过疫苗的研发速度,大部分城镇居民具备流感的一般认知,但对于流感的发生缺乏警惕性21.1957年起,规定法定报告的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流行性感冒(流感)为丙类传染病22.症状监测是根据应对生物恐怖(包括天花、炭疽、肉毒中毒等)的要求而发展起来一类新的公共卫生监测方法,高度及时性是其首要目标。中国符合症状监测理念的疾病监测系统,包括脊髓灰质炎(AFP)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以及2004年为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及禽流感预警而开展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等。23.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地,我国人口密度大,边界线漫长,国内外人际交流频繁,境内3/8条野禽的国际迁徙路线。24.人禽畜共处的传统生态易产生流感病毒新变种我国的家禽饲养数目大,常人、禽、猪一起饲养,易使人和不同动物体内流感病毒杂交重组,产生对人类有威胁的新变种。25.活禽市场难禁止,管理体系不完善,WHO流感合作中心的韦布斯特说:“活禽市场是流感病毒的滋生地。”26.适宜的气候条件、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更是新发流感病毒的高发区域。加之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病毒的传播27.流感全年都有可能发病,发病数存在季节波动性,其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28.接种疫苗2-4周后,产生保护水平抗体;6-8月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根据各地流感高峰合理安排29.是自7月19日以来,深圳流感指数连续三周位于最高级预警。根据深每年约240%的学龄前儿童&230%的学龄儿童在流感流行季节罹患流感30.圳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近两周深圳病例中流感样病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98%和4.64%,高于基线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1.7%和42.9%,处于较高水平。31.无论是否接种过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