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章节第四章糖代谢授课对象普教2007级临床、口腔本科学时10时间2008年9.25—10.14授课地点5-315、5-506、2-301教材见首页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的无氧分解(酵解)、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及分解、糖异生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关键酶邙限速酶)、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血糖概念、正常值、血糖来源与去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2、熟悉:糖的消化吸收;糖代谢的概况;糖代谢各途径的调节。3、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基本过程;糖醛酸途径;多元醇的生成;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的代谢概况;血糖水平异常。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的无氧分解(酵解)、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及分解、糖异生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关键酶(限速酶)、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血糖概念、正常值、血糖来源与去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教学难点:糖代谢各途径的具体反应过程及其调节。教学方法大课系统讲授教具多媒体辅以板书授课提纲第一节概述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二、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进行三、糖代谢的概况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酵解途径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三、糖酵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快速供能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包括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一、三羧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系统三、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方式四、糖有氧氧化的调节是基于能里的需求五、巴斯德效应是指糖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六、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四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二、糖醛酸途径可生成葡萄糖醛酸三、多元醇途径可生成木糖醇、山梨醇等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主要在肝和肌组织中进行二、肝糖原分解产物葡萄糖可补充血糖三、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到彼此相反的调节四、糖原积累症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第六节糖异生一、糖异生途径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二、糖异生的调节通过对2个底物循环的调节与糖酵解调节彼此协调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四、肌中产生的乳酸运输至肝进行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第七节其它单糖的代谢一、果糖被磷酸化后进入糖酵解途径二、半乳糖可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成为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三、甘露糖可转变为6-磷酸果糖进入糖酵解途径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相对平衡的血糖水平的平衡主要是受到激素调节二、血糖水平异常及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紊乱教学主要内容备^教学主要内容备^反应部位:胞液反应过程: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过程。1、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教学主要内容备^10mins15mins5mins10mins2、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4、磷酸己糖裂解成2个磷酸丙糖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生成ATP11、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糖酵解特点:1.反应部位:胞浆2.糖酵解为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4.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数量:从G开始2X2-2=2ATP从Gn开始2X2-1=3ATP5.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发生转变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①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神经元、骨髓细胞三、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反应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教学主要内容备^反应过程:教学主要内容备^2min10mins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为乙酰CoA第三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第四阶段:进入呼吸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