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莆田七中化学组蔡丽金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它是初中化学重点知识——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其中所包含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CO2的实验室制法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二氧化碳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熟悉CO2的重要化学性质,并通过试验验证,最后回归生活,知道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2)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2)学生的实际: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验证实验。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验证实验运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loveyou字样。。(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而且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解释现象】这种像冰一样的固体正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遇热升华形成云雾缭绕的壮观场景。今天就来认识这种具有魔力的二氧化碳【教师演示】【模仿实验】视频的台阶试验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无色无味通常为气体气体加压降温会变为固体—干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学生推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分析讲解】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回归视频】:壮观的场景应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你想到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灭火,验满等【关注安全】视频:灯火实验反映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不供给呼吸(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展示一瓶可乐,打开听到声音,观察有气泡产生,隐藏了什么气体?猜想:二氧化碳【实验探究】如何验证?(设计目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并联系上节课CO2的检验。)学生演示:组装装置: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实验过程中,稍微摇晃让气体量增多)证明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设计目的:充分启发学生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继续探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到了CO2的哪些性质?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教师演示】向二氧化碳中加水试一试取一个充满CO2的塑料瓶,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