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寒星制作灿若寒星制作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五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注意:第1~12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点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某旅游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航行,小明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水B.湖岸边的树C.该旅游船D.远处的山峰3.在太阳光下物体会形成影子,这类现象可以说明()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4.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5.下列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C.春天的早晨花草上有小露珠D.秋冬季节教室的玻璃上常常出现雾水6.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他向平面镜走进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但像距逐渐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距逐渐变大D.像大小不变,像距逐渐变小7.下列各物理量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部手机的质量大约在1kg~1.5kg之间B.一本物理书的长度大约在50cm~60cm之间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6℃~37℃之间D.一节物理课的时间大约在0.4h~0.45h之间8.“质量一定时,水的体积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1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这些水的温度从0℃升到7℃的过程中()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D.水的密度逐渐变小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B.15cmC.3cmD.6cm10.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了一部分后,剩余的氧气()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B.体积不变,密度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灿若寒星制作灿若寒星制作11.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传播的条件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D.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烛焰到光屏的距离为50cm。保持烛焰与光屏的距离不变,将凸透镜从光屏处缓慢靠近烛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只能一次接收到像B.光屏能两次接收到像C.光屏能无数次接收到像D.只能成一次虚像注意:第13~第15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3.下列实例中,可以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C.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D.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中()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B蜡烛等大D.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大15.如图4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换用焦距稍小的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仍然能得到清晰的像,可惜的方法是()A.光屏上只能一次接收到像B.光屏上能两次接收到像C.光屏上能无数次接收到像D.只能成一次像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16~23题每小题2分,24、25题每小题3分,共22分)16.如图5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物体A的长度是cm。灿若寒星制作灿若寒星制作17.某合金块的体积是20cm3,用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时,砝码质量和游码的如图6所示,则该合金块的质量是g,密度是kg/m3。18.城市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拍照时,违章车辆到镜头的距离是(选填“小于焦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大于二倍焦距”)。19.优美的小提琴声是靠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超声波可以钻孔说明声音具有。20.初秋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