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村联心制度会讲话近年来,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全面落实“三级联创”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群众欢迎、干部认同的农村工作新模式。先后总结推广了莲都区“三夜”制度、XX县区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XX县区“三诊”制度等便民为民服务的措施和做法,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我们通过总结这些做法,就是要真正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行乡镇工作重心下移,要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发展在一线促成,典型在一线树立,感情在一线加深,业绩在一线创造。市委对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非常重视,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多次研究,并把它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于今年7月初,在全市9县(市、区)的34个乡镇进行了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各县(市、区)和试点乡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完善“住村联心”工作制度,创造了许多好办法、好措施、好制度,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住村联心”工作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适应了新形势下乡镇工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7月份以来,有1253名乡镇干部参加了住村工作,干部累计住村37707天、24370夜,帮助群众代理代办服务9264项,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623个,启动经济发展项目401项,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956起,联系落实帮扶资金1573.7万元,化解上访或群体事件206起。通过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体现了乡镇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稳定一方、发展一方、服务一方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干部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和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乡镇干部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存在“住村联心”就是“三天两夜”的简单化理解,真正把工作重心下移到村,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还第1页共10页不够;二是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乡镇之间、干部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三是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还需要加强,对一些具体措施的研究还不够深、不够细;四是检查督促没有完全到位,力度还要加大;五是激励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要认真研究和重点突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住村联心工作制度能坚持、行之有效。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促进**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谋求跨越发展、促进和谐融入、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到第一线去求真务实,作出表率。在第一线指挥,掌握第一手情况,出解决第一线难题的实招;在第一线作战,肩并肩,同患难,唤起民众同心干;在第一线吃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融洽干群关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就是落实五中全会和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各级党委要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贵在落实,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实施“住村联心”工作制度,是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重要载体。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乡镇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乡镇干部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服务能力有本质的改观和提高。然而,由于对农村新形势的认识不足,基层组织为民服务中还存在着第2页共10页内容单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