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标解读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让学生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及探究,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问题,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实践能力。同时,本节内容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保存食品的方法,识别安全食品包装及疾病防治等内容,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建议本节着重介绍细菌和真菌在人们生活、生产及环保方面的应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前师生应该准备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如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部分发酵食品等。首先,让学生思考并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身边事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来认识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及部分食品的制作,如甜酒的制作,师生可以一起交流制作的经验,并鼓励学生课下在家中亲自尝试制作甜酒,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酸奶、泡菜等,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这部分内容教学,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及食品包装袋,课上让学生结合“观察与思考”内容进行小组成员及全班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的原理及方法,学会鉴别安全的食品包装。在进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抗生素今昔”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青霉素的发现和作用。随后,让学生了解一些抗生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介绍胰岛素等的生产及应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细菌与环境保护”的教学,可以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课上让学生先给以大致介绍。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分析其原理,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领会细菌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分析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较少,但从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内容却相当丰富,是渗透STS教育较好的章节部分。首先,“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部分,为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实践能力。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部分,是让学生知道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应当怎样去保存食品和识别安全食品的方法。随后,又谈到细菌、真菌对人们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体现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和生产及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中的应用。最后,又介绍了细菌在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积极利用好细菌和真菌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