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其三》同学们这首诗隐含的最主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是的,秦灭六国实现天下统一。那秦实现统一前是社会什么状况,为什么秦会实现统一呢?他实现统一后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西周灭亡,东周建立后,进入了春秋时代,由于诸侯实力越来越强,不服从周天子,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了破坏(分封制、宗法制是为了维系周朝的政治秩序,等级森严,有周王对下分封)诸侯自己分封,周天子大权旁落,无法控制局面。大国为增强实力,不断吞并小国,割据混战。进入战国时期,诸侯争斗更加激烈,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纷纷变法,诸侯间互相吞并,最后剩下七国,称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起来,秦王嬴政采取近交远攻战略先后消灭七国,统一帝国。1、秦统一的条件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兼并战争不断,人们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秦王的雄才大略2、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乱的局面,建立了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东海,人口达200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秦王又是怎么统治呢?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里我们就需要知道两个词: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全部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地方归中央管,中央又被皇帝专制,可以看出,整个国家都被皇帝专制,所有权利集于皇帝一身。所以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帝”由来。秦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变自己的称号,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都承王或君,秦王嬴政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皇”,名号不变,无以称成功,于是急需一个显得神圣的名号,进过讨论后,秦王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自己为“皇帝”,秦王嬴政是开创者,所以称为始皇帝。)a、皇权至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不管是什么事,都由皇帝决定。秦始皇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b、“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制。这在夏朝时已经确立。)皇帝制度体现了国家最高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移性。(2)中央制度: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左右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相权与君权是处于依赖又矛盾的关系,秦始皇一方面为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不能不在一些大事上依赖丞相,另一方面并不把国政全部交与丞相管理,而是个人独裁。秦始皇害怕君权受到侵犯,对于本应为他分担政事的丞相存有戒心。分左右丞相是为了分散相权,易于国君控制。)御史大夫(副丞相,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为了牵制相权,御史大夫官位低,根本不可能对黄泉构成任何威胁,因而被委以重任。)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但没有军权。阳陵虎符。)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权力集于皇帝。三公下设九卿,负责皇家各方面。他们相互牵制相互配合,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最后全部组织到皇帝一人的权利之下。(3)地方制度:郡县制我们知道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等。秦始皇如何管理地方呢?中央就地方应采取什么制度展开看一场讨论。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可以看出王绾主张以前的分封制,而李斯主张郡县制。秦始皇赞成郡县制。认为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秦代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