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VIP免费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1页
1/3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2页
2/3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3页
3/3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目标:1.理解旧社会城市贫苦车夫所受的剥削、压迫和痛苦生活。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2.学习作者准确、精炼、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作用。3.学习本文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的描述,揭露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苦难。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的心里描写的作用。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3.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1.齐声回答:《济南的冬天》。1.简介作家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简单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祥子的性格及主题思想。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2.明确加点字的读音。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让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指导学生从课题人手,粗读课文,然后分层。(将课题补充成完整的句子,刚好概括了课文的两个情节:祥子在“列日下”和“暴雨下”拉车。)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课文第1—2段写烈日下的酷热。提问: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天热得发了狂”?提示让学生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分别写了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3.补充:以上这些景物描写和人的活动的描写起的作用是极写天气的酷热,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齐声朗读第l、2段。4.让学生默读课文第3、4段,划出描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讨论以下问题:祥子第一次出车,拉着空车已经感觉到非常热,为什么“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仅仅是因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吗?5.朗读第5段,划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声、色、味的语句。请两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这是祥子迫于生活的自我安慰,再则,祥子勤劳惯了,闲着觉得不自在。从祥子拉车到“不敢再动”,是祥子思想的第一个变化,他故意把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轻松化,是为了安慰自己。)1三、小结1.齐声朗读第1--6段。2.板书小结:第一部分,烈日下拉车的祥子。3.布置预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祥子为了生计,在酷热的天气下拉车。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气酷热的?2.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二部分。二、学习第二部分1.讲述:天气的变化总是这么无常,苦难的祥子又要在暴风雨中经受煎熬。提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气变换的?让学生自读课文第7—10段。2.补充:这部分大量使用短句,排比句,语句节奏急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暴风雨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展示了人物生存的恶劣环境。3.让学生阅读第11段,找出描写风“狂”雨“暴”的语句以及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语句。提示:“砸”、四个“不能”、“浇、裹、拽”、“直了直”、“吐出”。4.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祥子与坐车人的不同表现。思考: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5.提示,让学生讨论交流。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三、小结1.小结第二部分:暴雨下的祥子。2.分组:分男、女生朗读全文。注意体会动词、叠词的运用,词语的色彩和声响。3.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细致形象的景物描写。4.本课总结课文记叙了北京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通过对旧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着拉车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旧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学到了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一部分(第l一6段),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第二部分(第7一16段),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2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