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存在男女生交往问题,分别表现为:男女生不说话;不希望男女生坐同桌;互相议论谁喜欢谁;上课男女生之间传字条;早恋等等。由此可见青春期女生异性交往问题是我校目前青春期教育最突出的问题。究其根源,我觉得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学生异性交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由于异性交往是敏感问题,处理该类问题时教师往往心存顾虑;(3)家长对孩子异性交往只是限制或放纵,缺乏沟通和具体指导。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与异性正常交往呢?下面是我在德育工作中获得的一点浅薄之谈。一、提高学生家长的意识。其实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有好处的: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二、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像关心兄妹那样关心异性同学,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这种坦诚的正常交往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影响。三、丰富的实践活动为男女学生提供正常交往的机会。1、以主题中队活动为契机,指导学生学会异性交往的方法。本人根据男女生关系紧张(互不服气,互相指责),精心设计召开了“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我们都很棒!”主题中队会。引导学生科学、全面的看待同性、异性同学,使男女生能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中队会后,班内男女生交往呈现出很好的态势,男生表现出更多的绅士风度,女生则表现出小淑女风范,男女生之间的矛盾明显减少。2、以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与异性同学交往能力。广播操、舞蹈、小品、歌咏比赛等是学生十分喜欢的艺术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特别是能使人学会在异性的接触中如何彼此尊准、信任,做到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增强同学们集体主义和班级凝聚力,它集运动美、和谐美、默契美于一身,能在无形之中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节在训练中、生活中做到尊重、信任异性同学,与异性同学交往落落大方、彬彬有礼。3、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课堂上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课后反思、作业制作活动,游戏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实践与体验中对异性交往有了清楚地认识,能够体验到异性合作的快乐,使他们认识到: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