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奥秘如何实现小学生习作课指导与评讲的有效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思考着这个问题,不由得让我回想起自己十二年来的作文教学之路。这条弯弯曲曲的作文教学之路,大致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知阶段):刚刚工作的前几年,一直任教高年级,某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习作能力,无知的我乐得上作文课,每次上课,题目一写,稍加分析,提出重点,剩下的就是学生的事了。不过,那时候的讲评课,我还是上得比较认真的。第二阶段(努力阶段):自从改行教了中年级,面对那些在作文面前“两眼一抹黑”的学生我不得不从头开始努力——精心准备填空式、亲自书写下水文来引导学生习作。可结果是,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却越来越发现,大多数学生作文的依赖性很强,且缺乏思考的习惯和想象的能力。第三阶段(觉醒阶段):近几年,我有幸聆听了几堂精彩的作文指导或评讲课,如实验小学的《小跳蚤市场》,如东宾山小学的《蒲公英和小鸟》等,我终于看到了别样的作文教学,身体里仿佛一下子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今天,如师附小章小英老师的《选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指导及评讲课,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愈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精巧的课堂构思。指导课,老师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聚会的形式将大家带入课堂,通过猜猜可能会看到谁以及热情地打招呼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快乐体验,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学生们特别开心的时候,老师冷不防出示了一张孙悟空闷闷不乐的图片,这可不是平常《西游记》里看到的孙悟空啊,于是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内心的疑惑,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要帮助孙悟空的强烈愿望。帮人可要帮到点子上。孙悟空的特点是什么?该为他找点什么事做做呢?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熟悉的“伙伴”献计献策:有的说孙悟空跑得快让他当邮递员;有的说孙悟空好动,可以当杂技演员;有的说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可以当魔术师……有了帮助孙悟空的经验,再回到此次习作的主题——为自己喜欢的或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编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自然水到渠成了。本堂指导课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环环相扣,指导巧妙无痕,让学生在快乐中放飞了想象,踏上了美妙的故事之旅。二、将习作的重点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想想自己,作文课上经常单刀直入“此次作文的重点是,将……写具体,写生动!”,殊不知,我这样说了,学生真正清楚了吗?真正做到了吗?章老师此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将故事中最精彩的、最吸引人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可章老师的课上没有这样直白的话语,只有一遍又一遍的“你觉得这个故事最精彩的是哪个部分呢?”“他这个故事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之后,很自然地就明白了哪些地方要写得细致些,生动些,因为这里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在引导学生欣赏“最生动的语言”时,章老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她绘声绘色地范读《短跑明星懒羊羊》中的精彩片段,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也一下子明白了精彩的语言描写,能让读者的眼前出现一幅幅的图画,让读者好像在看电影一般最成功的指导,往往就是这样,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却又沁人心脾。三、教师的眼里、心里饱含着对学生的赏识。章老师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温暖而惬意。不管是脸上的笑容,还是亲切而甜美的声音,都时时在向学生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你很棒!我喜欢你!不妨关注一下她的评价语:“是你设计的吗?真了不起!”“他选择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是他自己设计的,好奇妙啊!”“多新鲜的语言!为这句话,我起码给他加十分!”……这么热情洋溢的语言,怎能让学生不为之心动呢?赏识学生,更要发自内心地赏识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他们——他们只是孩子,不是高明的作家,不可能写出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伟大作品;只有发自内心地赏识学生,才不会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一个精彩的词语,一个美妙的句子,足已让我们露出赞许的微笑;只有发自内心地赏识学生,我们才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进步,才会真正地为他们喜欢上习作而欢欣鼓舞!赏识,一定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