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师呼兰一中王海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理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及影响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新中国,用新中国的眼观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智慧的。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缓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知识梳理以《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引入新课。幻灯片介绍近几年高考一、建国初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三大政策的含义及作用3、成就:第一年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影响)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分析:“求同存异”原则的内容及影响学生说出条约,体会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史。学生整理考点探究课堂练习二、20世纪70年代的新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2)过程;(3)意义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改善原因;(2)过程;(3)影响:3、1972年中日建交(1)直接原因;(2)概况。三、新时期的外交1.国际交流与合作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分析问题】问题1: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问题2:“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政策是否矛盾?问题3:依据材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问题4:中美关系缓和问题5:通过中美关系正常化,你得到哪些启示?见《学案》学生思考回答板书设计建国初70年代新时期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返联合国,中美改善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