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木兰从军执教:张旭东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燕”和“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正确书写“将”和“病”两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涌现很多让人千古传诵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刘胡兰、大禹等)2、瞧,这位手持银枪的女英雄,给你留下什么映像?(威武)。她就是花木兰(出示第一段)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非常威武、很神勇)3、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男的可以学习、劳动,当兵打仗;而女的只能在家中绣花,做家务。木兰不仅像男孩子一样当兵打仗,还成为一位女英雄,她的故事为人们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木兰从军。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课题),齐读。4、从军就是当兵。5、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从军?怎样从军?结果怎样?)二、初读。1、读了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翻开书,看看图,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首先我们来把字音读准。(课件)自己读读。指名读。3、一类字。第一行、第二行:(三个字的后鼻音读得真准,谁能像他一样读?)4、二类字。第一行:(三个鼻音读得都很准,谁也能读得这么准?)5、第二行:赫赫:表示显著盛大的样子。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它?(战功很卓著、立下了很大的战功、非常盛大)6、你发现没有,这里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课件出示)这两个字都能读第一声和第四声,谁来给他们找朋友?读读老师找的朋友。7、谁想读?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请男女生比赛。大家都读得这么好!老师把拼音去掉了,还把顺序打乱了,还认识吗?我们来开火车读。再把词语读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8、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再读读课文。9、分段读。10、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了?1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A、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指读。(父亲为什么不能出征?弟弟又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分句,分句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的时间长。指导读)(句子读通顺了、字正腔圆、你注意到了分号的停顿)12、木兰是怎样从军的?B、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指读。(出示黄河图)看着这滔滔的黄河水,你能读好渡黄河这个词吗?(出示燕山图)这就是燕山,你觉得燕山怎么样?指导读过燕山。读句子。(读出了木兰的英姿、一位女英雄的形象、真是英姿飒爽啊!)13、战争胜利了,这时木兰是什么样的?C、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出示句子)(出示最后一副插图)看看图,将士们的表情呢?他们惊讶什么?(出示手拿银枪的图),指导读英勇善战。(非常勇敢、很善于打仗)(出示穿女儿装的图),指导读文静俊美。(文静安雅、非常俊秀)读句子。14、这就是木兰从军的故事,我们一起看看动画。15、我们也来感受花将军的英勇。齐读课文。三、写字。1、我们读好书,还要写好字。刚认识的朋友,还记得吗?(出示:生字。组词读)2、有个偏旁,就藏在生字中。(贴生字卡)(病)3、(在生字卡下,板书:病字头。)这个偏旁在哪儿见过?是呀,这些字都表示人们不舒服,生病啦。这就是病字头。领读。4、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谁来当老师夸夸它?还有什么小意见?(将,注意笔顺)。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