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美术特长生学习美术绘画的兴趣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美术历史和美术技能技巧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智力的手段。学习绘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有浓厚的求学兴趣,而且要有很高的积极性勤练多想。因为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很低,认知、接受能力比较差,美术基础知识薄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运用什么手段和什么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美兴趣?一、让学生认识自己并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上去。教师可以跟学生讲述自己的求学历程,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怕挫折,虚心求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努力学习,做到问心无愧。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并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动机。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近距离,减少代沟。二、讲述学习美术的社会用途。绘画是一种兴奋剂,可以促进、激发、活跃人们的思维,使我们的心灵得以美的享受。有的学生认为,现在人才市场美术高才生到处都有且已趋于饱和状态,我们现在才开始学,何时才轮到我们找去“贡献”,针对学生缺乏信心这一点,教师应该多举例说服:主要你学到知识,只要你有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基础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是金子的总会发光的,无论你在哪里,总会有人重用你。如,客户叫你临摹一张名画或让你写美术字或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你可以第一时间完成任务,设计得得体合理并跟客户讲述你的设计理念和见解,这样老板怎么会不重用你呢。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去学好美术基本功,而不是不是工作问题,老板总会选择一个能为自己赚钱的人,而不在乎你什么时候出现,也就是当今社会上的能者先上的状态。譬如自己的睡房,你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自然而然会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舒适而美观大方。此外,我还向学生讲述前两届同学在社会上工作经历的例子,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信心,进一步懂得学好美术的好处,对美术产生美的向往。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添生活乐趣。美会影响到个人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如果对美有较深认识,那么自己的穿着打扮也会与众不同,并能很好地搭配服饰,穿出自己的品味和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专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学习美术要放宽自己的眼界,在社会中寻找美。一是体验生活,深入观察,掘取素材,捕捉创作灵感。二是与人交流,互相切磋,感悟美术的真谛,不断提高。若足不出户,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就犹如井底之蛙。孤芳自赏,是很难追上时代潮流的,也很难创作出好的东西来。所以每当艺术馆一有画展或什么美术信息,我都带学生去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激发兴趣。看完画展学生受到激励,就会有种情不自禁,想拿起笔试一试,画一画的冲动。除了看画展,还要从大自然中吸取审美的营养。大师贝多芬说过:“自然是培养心胸的学校。”他认为:“我将是这个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并且热切地等待着他的指导。”大自然也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发祥地,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是奉献的,和谐的。她是我们情感的源泉,她是美德的象征,并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所以经常组织学生一起到野外或公园里写生,通过野外参观、旅行,让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大自然中吸取美,感受美,教师也从中讲解一些科学知识,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和名人诗词等,从而唤起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兴趣。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最喜欢旅行及写生活动,一提起出外写生,学生就雀跃欢呼,非常兴奋,并很积极地准备写生用具。他们既可以面对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