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有变化内容重能力-----2014年陕西语文高考试题分析形式有变化,内容重能力-----2014年陕西语文高考试题分析2014年陕西语文高考试卷,在命题形式、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上,继续与2013年高考保持一致,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分值上继续保持了150分的总分值。总体来说:形式有变化,内容重能力。在稳定形式的基础上做了适度调整,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3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一、形式有变化1.现代文阅读难度增加,选项内容有所改变;2.文言文阅读的实词考查出现双词;3.文言文首次出现了对于文言断句的考查;4.名篇名句默写改变为语境考查的格局;5.成语题改变考查形式,由以往的辨析正误改为选词填空,难度降低;6.图文转化题变为框架图解读,难度增加。总体而论,2014年陕西语文高考试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基本形式,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调整,打破了以往惯例,给课标卷的语文注入了活力。这份试题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二、内容重能力现代文阅读。借助考生对悲剧的理解,考察考生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语文命题的人文性。这样的一篇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是一道优秀的考题,文本难度适中。三道选择题,分别用混淆概念,强加因果,程度范围变化来设置错误选项,与去年的《老子》相比,难度相当。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选取《旧唐书•于休烈传》,文章在字词上基本不存在难度,第四题由以往的单个实词变成了“双词语”其所考查的四个词中“属文”和“践祚”相对简单,“励精”和“荡覆”还是有点难度;第五题由以往的考查人物性格特征变成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对学生而言,属于陌生题型,目的在于告诉广大师生要全面备考。诗歌鉴赏题。选择了宋代无名氏作《阮郎归》,题材上为闺怨词,语言清丽优美,含情哀婉,理解词作的深层意蕴是答题的关键。题目以考查词作的思想感情为重点,手法上着重考查借景抒情、细节描写,较去年陆游的《鹊桥仙》难度略有下降。名句默写题难度有所下降,考察方式向各省市自命题方式靠拢。名篇名句默写。这道题在2014年试卷中变化较大,侧重了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给出语境,要求考生结合平日对诗词的理解来填充语句,难度增大。小说阅读。选取了近现代小说家叶紫的《古渡口》,题目设置从“人物性格分析、叙述方式分析、小说构思分析、”三个方面考查,难度较高,其中探究题考查小说的构思与主题的关系,难度适中,只要细读文本,认真体悟,就能答出得分点传记阅读。传记选择科学家波尔作为命题素材,主要考查了归纳概括、性格品质分析等题型,难度不大。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今年出现新变化,总体来看难度保持适中题型依次是“成语、病句、排序、补写、看图写话”5道题目。然而成语从识记改为了应用,和去年相比较,题目设置的“稳中求变”表现在,将第17题设置为“看图行文”,较之去年的题目,更加灵活,但是难度有所降低。作文题。相对而言,2014年的作文还是比较容易的,最少不会出现审题偏差的问题。从材料的形式上讲,今年这则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的传统模式。与去年高考题目不同的是,今年的这则考题只提供事件的经过,结尾处没有点题,属于作文练习中的非点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没有清晰价值判断的材料作文难度较高,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提炼材料的能力。三、2015年备考的思考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变化告诉我们,语文试题的命制是动态的,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坚持以考纲为本,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把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质上,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1、加强识记,注重基础。“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写。2、打破习惯,全面备考。2014年的文言断句题为我们已经敲响了警钟。一个时期以来,高中师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考什么讲什么...